深入理解Linux系统中的Jiffies与LDS机制 (linux jiffes lds)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Linux系统在操作系统领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和研究,可以让计算机专业的人士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核心。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Linux系统中的Jiffies与LDS机制,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两种机制进行解析。

1. Jiffies机制

在Linux系统中,Jiffies是一种基于时钟中断的计数器机制,用于度量系统运行的时间。Jiffies机制最初是在Linux内核中引入的,可以追溯到早期的Linux 0.01版本。在那个时候,Jiffies机制只是简单地以一个计数器的形式存在,可以便于观察和掌握系统运行时间。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Linux 2.6版本中的Jiffies机制进行了重大升级。新版的Jiffies机制不再是简单的计数器,而是将时钟中断和处理器时钟链接起来,形成了更加精确的时间测量方法。这样就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系统运行时间,确保计算机专业人士对系统性能的掌握更加精准。

2. LDS机制

LDS机制是Linux系统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时间管理机制,可以帮助Linux系统掌握任务间的运行时间。LDS机制最初是在Linux 2.6版本中引入的,用于管理操作系统中的任务。但是LDS机制并不是一种能够保证时间有效分配的机制,它只是一种用于管理任务的方法。

在LDS机制中,任务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这些类别被称为cgroup。每个cgroup都表示一个特定的任务类别,可以对该类别中的任务进行详细的时间管理。Linux系统使用LDS机制来确保任务类别之间的协作,以便在任何给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3. Jiffies与LDS机制的联系

Jiffies机制和LDS机制在Linux系统中都担任着很重要的角色,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意义。Jiffies机制被用于度量系统的运行时间,而LDS机制被用于管理系统中的不同任务。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这两种机制也有很大的关联性。

在Linux系统中,任务运行时间是由Jiffies计数器来测量的。因此,当任务处于LDS机制所指定的活动期间时,Jiffies计数器也在累加。这表明当任务开始运行时,Jiffies机制将记录该任务的开始时间并计算任务执行的时间。这也是LDS机制被用于管理多任务操作的关键之一。

另外,LDS机制和Jiffies机制的统计信息也可以帮助Linux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监控系统性能。使用这些统计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系统的运行状况,并调整系统配置参数以更大化系统性能。

4.

Jiffies机制和LDS机制是Linux系统中两种至关重要的时间管理机制。在Linux系统中,这两种机制的联合使用可以帮助计算机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评估、优化和管理系统。同时,这两种机制也在Linux系统的未来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时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两种机制不仅对计算机专业人士至关重要,而且对于普通Linux用户也是非常有用的。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在LINUX中,环境变量的加载顺序?

内核启动的时候,各个驱动初始化的工作在文件init/main.c中的do_basic_setup()函数中做.

—-

static void __init do_basic_setup(void)

{

/* drivers will send hotplug events */

init_workqueues();

usermodehelper_init();

driver_init();

#ifdef CONFIG_SYSCTL

sysctl_init();

#endif

/* Networking initialization needs a process context */

sock_init();

do_initcalls();

}

其中的driver_init()做一些核心的初始化,看看代码就明白了.

相应的驱动程序的初始化在do_initcalls()中做.

static void __init do_initcalls(void)

{

initcall_t *call;

int count = preempt_count();

for (call = __initcall_start; call

char *msg;

if (initcall_debug) {

printk(KERN_DEBUG “Calling initcall 0x%p”, *call);

print_fn_descriptor_symbol(“: %s()”, (unsigned long) *call);

printk(“\n”);

}

(*call)();

msg = NULL;

if (preempt_count() != count) {

msg = “preemption imbalance”;

preempt_count() = count;

}

if (irqs_disabled()) {

msg = “disabled interrupts”;

local_irq_enable();

}

if (msg) {

printk(KERN_WARNING “error in initcall at 0x%p: “

“returned with %s\n”, *call, msg);

}

}

/* Make sure there is no pending stuff from the initcall sequence */

flush_scheduled_work();

}

这个__initcall_start是在文件arch//kernel/vmlinux.lds.S (其中的 是你的体系结构的名称,例如i386)

这个文件是内核ld的时候使用的.其中定义了各个sectioin,看看就明白了。

在这个文件中有个.initcall.init, 代码如下:

__initcall_start = .;

.initcall.init : {

*(.initcall1.init)

*(.initcall2.init)

*(.initcall3.init)

*(.initcall4.init)

*(.initcall5.init)

*(.initcall6.init)

*(.initcall7.init)

}

这里有7个初始化的优先级,内核会按照这个优先级的顺序依次加载.

这些优先级是在文件include/linux/init.h 中定义的. 你注意一下宏 __define_initcall的实现就明白了.

相关代码如下:

#define __define_initcall(level,fn) \

static initcall_t __initcall_##fn __attribute_used__ \

__attribute__((__section__(“.initcall” level “.init”))) = fn

#define cor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1”,fn)

#define postcor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2”,fn)

#define arch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3”,fn)

#define subsys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4”,fn)

#define fs_initcall(fn)__define_initcall(“5”,fn)

#define devic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6”,fn)

#define lat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7”,fn)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经常写的设备驱动程序中常用的module_init其实就是对应了优先级6:

#define __initcall(fn) device_initcall(fn)

#define module_init(x)__initcall(x);

文章出处:

关于linux jiffes lds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数据运维技术 » 深入理解Linux系统中的Jiffies与LDS机制 (linux jiffes 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