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如何删除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8.5的节点 (was8.5 删除节点 linux)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WAS)是一个基于Java的中间件产品,用于构建和管理Java EE应用程序。WAS 8.5是该软件的一个版本,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版本之一。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删除WAS节点以进行升级或重新部署。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在Linux操作系统下删除WAS 8.5的节点。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WAS 8.5作为例子,以及Linux操作系统。我们还需要具备以下工具和技能:

-管理员权限的Linux操作系统;

-WAS 8.5实例的已知节点名称;

-WAS管理控制台(WAS Admin Console)的访问权限。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删除WAS 8.5的节点。

步骤1:停止节点

在删除WAS节点之前,我们需要先停止该节点。这可以通过WAS Admin Console或命令行方式实现。如果我们使用WAS Admin Console,则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从浏览器中输入管理控制台的URL(通常为https://hostname:port/ibm/console)并登录;

2.选择“Servers”>“Server Types”>“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s”;

3.在列表中找到要删除的节点,并单击它的名称以进入其详细信息页面;

4.在节点信息页面的左侧菜单中选择“Stop”,然后单击“Stop node”。

如果我们使用命令行方式,则可以在Linux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profiles/NODE_PROFILE/bin/stopNode.sh

其中,“NODE_PROFILE”是WAS节点的名称。

步骤2:删除节点

一旦节点被停止,我们就可以开始删除它了。这可以通过WAS Admin Console或命令行方式实现。如果我们使用WAS Admin Console,则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从浏览器中输入管理控制台的URL(通常为https://hostname:port/ibm/console)并登录;

2.选择“Servers”>“Server Types”>“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s”;

3.在列表中找到要删除的节点,并单击它的名称以进入其详细信息页面;

4.在节点信息页面的左侧菜单中选择“Delete”,然后单击“OK”。

如果我们使用命令行方式,则可以在Linux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bin/manageprofiles.sh -delete -profileName NODE_PROFILE

其中,“NODE_PROFILE”是WAS节点的名称。

步骤3:验证节点是否已删除

我们应该验证节点是否已从WAS环境中删除。这可以通过WAS Admin Console或命令行方式实现。如果我们使用WAS Admin Console,则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从浏览器中输入管理控制台的URL(通常为https://hostname:port/ibm/console)并登录;

2.选择“Servers”>“Server Types”>“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s”;

3.检查WAS节点列表是否包含已删除的节点。

如果我们使用命令行方式,则可以在Linux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

/opt/IBM/WebSphere/AppServer/bin/manageprofiles.sh -listProfiles

该命令会列出当前WAS环境中所有的WAS实例和节点,我们可以检查是否存在已删除的节点。

在本文中,我们介绍了如何在Linux操作系统下删除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8.5的节点。我们需要停止节点并在WAS Admin Console或命令行中删除节点。我们还需要验证节点是否已被成功删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操作,并注意备份相关数据以避免数据丢失。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请问linux下怎么删除用cat建立的档案?

请问linux下怎么删除用cat建立的档案?

rm fliename

怎么删除用databinding建立的xml档案

这个在网上一搜就有了啊,只要把里面涉及到xml的东西都改为你自己的xml档案就行了。给你个知道的参考吧里面写的很详细。

怎么删除用oraclea建立的VOL-oracle

用ROOT 账户, oracleadeletedisk to delete your volumn disk

mongodb 怎么删除mkdir建立的资料夹

建立资料夹可以使用mkdir命令

建立档案的方法就比较多了

比如toutch可以建立一个空白档案

也可以使用档案编译器比如vim或者nano或者gedit等等建立档案

甚至也可以使用重定向符比如>以及>>来建立一个档案

建立档案的方法是非常多的

删除档案的方法一般可以使用rm进行删除

也可以使用rmdir删除资料夹,不过无法删除非空目录

那么就可以使用rm的-r选项来删除非空目录

不管是建立还是删除档案或者资料夹都需要使用命令的使用者拥有相应的许可权

如果没有许可权的话操作也会失败

请问UG里建立的ipw怎么删除?

到你的档案的目录下删除。

linux 怎么删除 建立的 连结 ln

linux命令 – ln – 建立和删除软、硬连结

在Linux系统中,核心为每一个新建立的档案分配一个Inode(索引结点),每个档案都有一个惟一的inode号。档案属性储存在索引结点里,在访问档案时,索引结点被复制到记忆体在,从而实现档案的快速访问。

连结是一种在共享档案和访问它的使用者的若干目录项之间建立联络的一种方法。Linux中包括两种连结:硬连结(Hard Link)和软连结(Soft Link),软连结又称为符号连结(Symbolic link)。符号连线相当于Windows下的快捷方式。

一、硬连结

硬连结说白了是一个指标,指向档案索引节点,系统并不为它重新分配inode。可以用:ln命令来建立硬连结。

语法:

ln existingfile newfile(sexistingfile 待建立连结档案的档案,newfile是新建立的连结档案)

ln existingfile-list directory

-f 建立时,将同档案名删除.

-i 删除前进行询问.

ln -s abc cde 建立abc 的软连线

ln abc cde 建立abc的硬连线,

用法:

之一种:为”existingfile”建立硬连结,档名为”newfile”。

第二种:在”directory”目录中,为”existingfile-list”中包含的所有档案建立一个同名的硬连结。

常用可选 –f 无论”newfile”存在与否,都建立连结。-n 如果”newfile”已存在,就不建立连结。

下面举一些例子:

# ls -il

总计 0

rw-r–r– 1 root root:17 file1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

# ln file2 file2hand

# ls -il

总计 0

rw-r–r– 1 root root:17 file1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hand

#

注意在建立连结前,file1 显示的连结数目为1,建立连结后file1和file1hard的连结数目都变为2;file1和file1hard在inode号是一样的file1和file1hard显示的档案大小也是一样。可见进行了ln命令的操作结果:file1和file1hard是同一个档案的两个名字,它们具有同样的索引节点号和档案属性,建立档案file1的硬连结,就是为file1的档案索引节点在当前目录上建立一个新指标。你可以删除其中任何一个,如rm file2 ,每次只会删除一个指标,连结数同时减一,当连结数减为0时,核心才会把档案内容从磁碟上删除。

还可以在不同目录,但同一档案系统中建立档案的硬连结。设file1、file2在目录/home/root/dir1中,下面的命令,在/home/root中建立file2的硬连结。

ln file2 /home/root/file2hard

下面的程式,是将dir1目录中所有档案,在目录dir2中建立硬连结

#mkdir dir2

#ln /home/root/dir1/* /home/root/dir2

如果使用了 ln –f existingfile newfile,如果newfile已经存在,则无论原来newfile是什么档案,只用当前使用者对它有写许可权,newfile就成为exisitngfile的硬连结档案。

尽管硬连结节省空间,也是Linux系统整合档案系统的传统方式,但是存在一下不足之处:

(1)不可以在不同档案系统的档案间建立连结

(2)只有超级使用者才可以为目录建立硬连结。

二、软连结(符号连结)

软连结克服了硬连结的不足,没有任何档案系统的限制,任何使用者可以建立指向目录的符号连结。因而现在更为广泛使用,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甚至可以跨越不同机器、不同网路对档案进行连结。

建立软连结,只要在ln后面加上选项 –s,下面举个例子

# ls -il

总计 0

rw-r–r– 1 root root:17 file1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hand

# ln -s file1 file1soft

# ls -il

总计 0

rw-r–r– 1 root root:17 file1

lrwxrwxrwx 1 root root:24 file1soft -> file1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hand

从上面连结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来软连结与硬连结,区别不仅仅是在概念上,在实现上也是不同的。区别:硬连结原档案&连结档案公用一个inode号,说明他们是同一个档案,而软连结原档案&连结档案拥有不同的inode号,表明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档案;在档案属性上软连结明确写出了是连结档案,而硬连结没有写出来,因为在本质上硬连结档案和原档案是完全平等关系;连结数目是不一样的,软连结的连结数目不会增加;档案大小是不一样的,硬连结档案显示的大小是跟原档案是一样的,这用强调,因为是等同的嘛,而这里软连结显示的大小与原档案就不同了,file1大小是48B,而file1soft是5B,这里面的5实际上就是“file1”的大小。

总之,建立软连结就是建立了一个新档案。当访问连结档案时,系统就会发现他是个连结档案,它读取连结档案找到真正要访问的档案。

在不同系统之间建立软连结、对目录建立连结,这里就不举例了,读者可以自己去尝试,我也是在不断实践中学习的。

当然软连结也有硬连结没有的缺点,因为连结档案包含有原档案的路径资讯,所以当原档案从一个目录下移到其他目录中,再访问连结档案,系统就找不到了~~,而硬连结就没有这个缺陷,你想怎么移就怎么移(呵呵);还有它要系统分配额外的空间用于建立新的索引节点和储存原档案的路径。

补充一下:可以通过symlink来检视连结档案,可以用 man symlink来学习。

三、删除连结

有建立就有删除

rm -rf symbolic_name 注意不是rm -rf symbolic_name/

# ls -il

总计 0

rw-r–r– 1 root root:17 file1

lrwxrwxrwx 1 root root:24 file1soft -> file1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hand

# rm -rf file1soft

# ls -il

总计 0

rw-r–r– 1 root root:17 file1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

rw-r–r– 2 root root:17 file2hand

#

————————————

linux 软连线和硬连结的区别:

————————————

4点不同 :

(1)软连线可以 跨档案系统 ,硬连线不可以 。

实践的方法就是用共享档案把windows下的 aa.txt文字文件连线到linux下/root目录 下 bb, . ln -s aa.txt

/root/bb 连线成功 。ln aa.txt /root/bb 失败 。

(2)关于 I节点的问题 。硬连线不管有多少个,都指向的是同一个I节点,会把 结点连线数增加 ,只要结点的连线数不是 0,档案就一直存在 ,不管你删除的是

原始档还是 连线的档案 。只要有一个存在 ,档案就 存在 (其实也不分什么 原始档连线档案的 ,因为他们指向都是同一个 I节点)。 当你修改原始档或者连线档案

任何一个的时候 ,其他的 档案都会做同步的修改 。软连结不直接使用i节点号作为档案指标,而是使用档案路径名作为指标。所以 删除连线档案 对原始档无影响,但

是 删除 原始档,连线档案就会找不到要指向的档案 。软连结有自己的inode,并在磁碟上有一小片空间存放路径名.

(3)软连线可以对一个不存在的档名进行连线 。

(4)软连线可以对目录进行连线。

备注:I节点 :它是UNIX内部用于描述档案特性的资料结构.我们通常称I节点为档案索引结点(资讯结点).i节点 含有关于档案的大部分的重要信 息,包括档案资料块在

磁碟上的地址.每一个I节点有它自己的标志号,我们称为档案顺序号.I节点包含的资讯 1.档案型别 2.档案属主关系 3.档案的访问许可权 4.档案的时间截.

Note:

硬连结看做是档案的副本

软连线看做是档案的快捷方式

linux怎么删除dd建立的装置

Linux-dd命令详解

Linux-dd命令详解

dd 是 Linux/UNIX 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档案,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

名称: dd

使用许可权: 所有使用者dd 这个指令在 manual 里的定义是 convert and copy a file

使用方式:

dd

如果你想要线上看 manual, 可以试试:

dd –help

或是

info dd

如果你想要看看这个版本如何:

dd –version

输入或输出

dd if= of=

强迫输入或输出的Size为多少Bytes

bs: dd -ibs= -obs=

强迫一次只做多少个 Bytes

cbs=BYTES

跳过一段以后才输出

seek=BLOCKS

跳过一段以后才输入

skip=BLOCKS

当然你可以拿这个来方便的拷贝光碟(注意,你的光碟是标准的 iso9660格式才可以这么做唷!)

dd if=/dev/cdrom of=cdrom.iso

其中 if 后面以及 of 后面的内容依你的需求调整。

然后给系统这个指令就可以烧了:

cdrecord -v cdrom.iso

这篇不是在讲 cdrecord 的,所以上面的指令是最为简单但是不一定能符合您的硬体环境…

功能:把指定的输入档案拷贝到指定的输出档案中,并且在拷贝过程中可以进行格式转换。可以用该命令实现DOS下的diskcopy命令的作用。先用dd命令把软盘上的资料写成硬碟的一个寄存档案,再把这个寄存档案写入第二张软盘上,完成diskcopy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将硬碟上的寄存档案用rm命令删除掉。系统预设使用标准输入档案和标准输出档案。

语法:dd

if =输入档案(或装置名称)。

of =输出档案(或装置名称)。

ibs = bytes 一次读取bytes位元组,即读入缓冲区的位元组数。

skip = blocks 跳过读入缓冲区开头的ibs*blocks块。

obs = bytes 一次写入bytes位元组,即写入缓冲区的位元组数。

bs = bytes 同时设定读/写缓冲区的位元组数(等于设定ibs和obs)。

cbs = byte 一次转换bytes位元组。

count=blocks 只拷贝输入的blocks块。

conv = ASCII 把EBCDIC码转换为ASCIl码。

conv = ebcdic 把ASCIl码转换为EBCDIC码。

conv = ibm 把ASCIl码转换为alternate EBCDIC码。

conv = block 把变动位转换成固定字元。

conv = ublock 把固定位转换成变动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写转换为大写。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写转换为小写。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输出档案。

conv = swab 交换每一对输入位元组。

conv = 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处理。

conv = sync 把每个输入记录的大小都调到ibs的大小(用NUL填充)。

 

例1:要把一张软盘的内容拷贝到另一张软盘上,利用/tmp作为临时储存区。把源盘插入驱动器中,输入下述命令:

$ dd if =/dev/fd0 of = /tmp/tmpfile

拷贝完成后,将源盘从驱动器中取出,把目标盘插入,输入命令:

$ dd if = /tmp/tmpfile of =/dev/fd0

软盘拷贝完成后,应该将临时档案删除:

$ rm /tmp/tmpfile

 

例2:把.i这个档案写入软盘中,并设定读/写缓冲区的数目。

(注意:软盘中的内容会被完全覆盖掉)

$ dd if = .i of = /dev/fd0 bs = 16384

C#用 StreamWriter建立的档案!怎么删除档案中的某条资讯?

StreamWrite是这样的,写入的档案原内容会被新写入的覆盖掉。

如果一次写入一行,可以使用While()回圈,只要读取的没有结束,就回圈向文字写入内容,只要StreamWriter不结束,内容是可以持续写入的。

如果下一次新写入内容,而原TXT的内容也要储存的话,可以用File.ReadAllText()方法,把原内容先读出来,然后把原内容+新写入的内容再写入进去。

在linux下 用saslpasswd2 建立的使用者,要怎么删除?

格式: saslpasswd

上面是它的用法,-d是删除。

你可以这样删除:saslpasswd2 -d 使用者名称

使用者名称就是你用saslpasswd建立的那个使用者。

如何恢复被删除的LINUX文件

Linux ext2文件系统下恢复误删的文件

一、文件误删

如上图可得到

(1)/dev/sdb2挂载到/recover目录,且/dev/sdb2使用的是ext3 filesystem

(2)/dev/sdb1挂载到/software目录,且/dev/sdb1使用的是ext2 filesystem

如上图可得到:/software目录中有一个文件grub.conf

如上图可得到:/software目录中的文件grub.conf被删除

二、找回键喊冲文件

由于目录/software中的grub.conf文件已被删除,那么应该怎么找回该文件呢?由于/dev/sdb1分区使用的是ext2 filesystem,所以我们可以使用工具渗乱:debugfs,来找回文件

注意:debugfs是linux系统自带的一个文件恢复工具,它可以恢复ext2文件系统的文件,但不能恢复ext3文件系统的文件

之一步:将要找回的文件所在的分区重新挂载成只读

(因为这样比较安全,可以防止因新的文件写入该分区而导致无法找回grub.conf文件)

# mount -n -o remount,ro /dev/sdb1

注意:如果不能重新挂载,那么一定有稿歼用户正在使用该分区中的文件,我们可以使用指令:fuser -m -v /dev/sdb1来查看当前哪个用户正在使用该分区中的文件,然后使用fuser -k -m -v /dev/sdb1来杀死用户使用该分区的任何进程

第二步:使用debugfs工具恢复文件

注意两点

(1)lsdel列出已被删除的文件的节点信息;stat显示某个节点所对应的文件信息;dump表示恢复作用

(2)如果被删除的文件很多,那么通过lsdel可看出文件的时间,然后自己判断进行恢复

作为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Linux下的文件一旦被删除,是难以恢复的。尽管删除命令只缺掘是在文件节点中作删除标记,并不真正清除文件内容,但是其他用户和一些有写盘动作的进程会很快覆盖这些数据。不过,对于家庭单机使用的Linux,或者误删文件后及时补救,还是可以恢复的。

  1、Ext2文件系统结构的简单介绍

  在Linux所用的Ext2文件系统中,文件是以块为单位存储的,默认情况下每个块的大小是1K,不同的块以块号区分。每个文件还有一个节点,节点中包含有文件所有者,读写权限,文件类型等信息。对于一个小于12个块的文件,在节点中直接存储文件数据块的块号。如果文件大于12个块,那么节点在12个块号之后存储一个间接块的块号,在这个间接块号所对应的块中,存储有256个文件数据块的块号(Ext2fs中每个块号占用4字节,这样一个块中所能存储的块号就是1024/4=256)。如果有更大的文件,那么还会在节点中出现二级间接块和三级间接块。

  2、恢复被误删文件的方法

  大多数Linux发行版都提供一个debugfs工具,可以用来对Ext2文件系统进行编辑操作。不过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前,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首先以只读方式重新挂载被误删的文件所在分区。使用如下命令:(假设文件在/usr分区)

  mount –r –n –o remount /usr -r表示只读方式挂载;-n表示不写入/etc/mtab,如果是恢复/etc上的文件,就加上这个参数。如果系统说 partion busy,可以用fuser命令查看一下是哪些进程使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

  fuser –v –m /usr

  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进程,用以下命令答塌停掉它们:

  fuser -k –v –m /usr

  然后就可以重新挂载这些文件系统了。

  如果是把所有的文件统一安装在一个大的/分区当中,可以在boot提示符下用linux single进清扮圆入单用户模式,尽量减少系统进程向硬盘写入数据的机会,要不干脆把硬盘挂在别的机器上。另外,恢复出来的数据不要写到/上面,避免破坏那些有用的数据。如果机器上有dos/windows,可以写到这些分区上面:

mount –r –n /dev/hda1 /mnt/had

然后就可以执行debugfs:(假设Linux在 /dev/hda5)

#debugfs /dev/hda5

就会出现debugfs提示符debugfs:

使用lsdel命令可以列出很多被删除的文件的信息:

debugfs:lsdel

debugfs: 2692 deleted inodes found.

Inode Owner Mode Size Blocks Time deleted

/ 1 Sun May 13 19:22:

…………………………………………………………………………………

4 1/ 1 Tue Apr 24 10:11:

/ 38 Mon May 27 13:52:

debugfs:

  列出的文件有很多(这里找到2692个),之一字段是文件节点号,第二字段是文件所有者,第三字段是读写权限,接下来是文件大小,占用块数,删除时间。然后就可以根据文件大小和删除日期判断那些是我们需要的。比如我们要恢复节点是196829的文件:

  可以先看看文件数据状态:

debugfs:stat

Inode:Type: regular Mode: 0644 Flags: 0x0 Version: 1

User: 0 Group: 0 Size:

File ACL: 0 Directory ACL: 0

Links: 0 Blockcount: 38

Fragment: Address: 0 Number: 0 Size: 0

ctime: 0x31a9aMon May 27 13:52:

atime: 0x31a21dd1 — Tue May 21 20:47:

mtime: 0x313bf4d7 — Tue Mar 5 08:01:

dtime: 0x31a9aMon May 27 13:52:

BLOCKS:

………………………………….

TOTAL: 38

然后就可以用dump指令恢复文件:

debugfs:dump /mnt/hda/01.sav

这样就把文件恢复出来了。退出debugfs:

debugfs:quit

另一种方法是手工编辑inode:

debugfs:mi

Mode

User ID

Group ID

Size

Creation time

Modification time

Access time

Deletion time 0

Link count 1

Block count

File flags

Reserved1

File acl

Directory acl

Fragment address

Fragment number

Fragment size

Direct Block #0

…………………………….

Triple Indirect Block

  使用mi指令后每次显示一行信息以供编辑,其它行可以直接按回车表示确认,把deletion time改成0(未删除),Link count改成1。改好后退出debugfs:

  debugfs:quit

  然后用fsck检查/dev/hda5

  fsck /dev/hda5

  程序会说找到丢失的数据块,放在lost+found里面。这个目录里的文件就是我们要的东东。

不返蠢小心删除的文件应该怎么恢漏盯陪复呢?则备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debugfs

参考网络更多文章

关于was8.5 删除节点 linux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数据运维技术 » Linux下如何删除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8.5的节点 (was8.5 删除节点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