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6.5内核参数优化:提升系统稳定性与性能 (linux6.5 内核参数优化)

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的免费操作系统,它具备稳定性高、安全性强、免费等优点,深受广大企业、机构和个人用户的欢迎。对于Linux用户来说,内核参数的优化是提升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关键。本文将介绍Linux6.5内核参数优化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优化swap分区

swap分区是Linux系统中的一种虚拟内存,其作用是为了解决物理内存不足的问题。当物理内存不足时,swap分区就会被启动,把部分物理内存内容转移至swap中,从而释放部分物理内存,以满足进程的运行需要。因此,swap分区大小的设置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1.检查swap分区是否开启

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swapon -s命令来检查系统中是否开启了swap分区:

$ swapon -s

如果系统中的swap分区没有开启,则需要手动开启。开启swap分区的命令如下:

$ swapon /path/to/swap/file

2.优化swap分区大小

swap分区大小的设置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swap分区过小,则系统在运行大型应用程序时会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系统崩溃。而如果swap分区过大,则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因为过多的IO操作会使系统变得缓慢。通常情况下,swap分区大小应该是物理内存的两倍。

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free -m命令来查看系统的物理内存和swap分区的情况:

$ free -m

将物理内存和swap分区的总和乘以2,就是推荐的swap分区大小。

3.优化swap分区的IO调度算法

swap分区的IO调度算法对系统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在Linux系统中,常用的IO调度算法有CFQ、NOOP、DEADLINE等。

CFQ是Linux内核默认采用的IO调度算法,它采用公平调度策略,能够保证所有进程获得公平的IO调度。

NOOP是一种简单的IO调度算法,它不进行排序和合并,只是按照请求进入队列的顺序进行处理。这种算法适用于高速和可靠的存储设备。

DEADLINE是一种基于优先级的IO调度算法,它根据IO请求的优先级分配相应的处理时间。这种算法适用于需要快速响应的环境,如实时应用程序。

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修改/sys/block//queue/scheduler文件来修改IO调度算法。例如,如果要将IO调度算法修改为DEADLINE,需要执行以下命令:

$ echo deadline > /sys/block//queue/scheduler

二、优化文件系统参数

文件系统参数的优化也是提升Linux系统性能的关键。在Linux系统中,常用的文件系统包括ext3、ext4、XFS等。

1.优化ext3文件系统参数

ext3文件系统是Linux系统中最常用的文件系统之一。在优化ext3文件系统参数时,可以通过修改以下参数:

(1)noatime参数:该参数可以禁止系统在访问文件时更新访问时间戳,从而减少文件系统的IO操作。

(2)data=writeback参数:该参数可以修改文件系统的写策略。如果使用data=writeback参数,写操作将缓存至内存中,从而提高写操作的性能。

2.优化ext4文件系统参数

ext4文件系统是Linux系统中的一种新文件系统,相对于ext3文件系统,它的性能更加出色。在优化ext4文件系统时,可以通过修改以下参数:

(1)noatime参数:同样可以禁止系统在访问文件时更新访问时间戳。

(2)barrier参数:该参数可以启用文件系统的数据完整性保护机制,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barrier参数默认是开启的。

3.优化XFS文件系统参数

XFS文件系统是一种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文件系统,在大型文件和高并发IO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在优化XFS文件系统时,可以通过修改以下参数:

(1)noatime参数:同样可以禁止系统在访问文件时更新访问时间戳。

(2)inode64参数:该参数可以扩展XFS文件系统中inode号的大小。如果开启inode64参数,可以支持更多的文件和目录。

(3)delaylog参数:该参数可以把日志写入内存中,延迟写入到磁盘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

三、优化TCP/IP参数

TCP/IP是Internet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在Linux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优化TCP/IP参数时,可以通过修改以下参数:

(1)tcp_tw_reuse参数:该参数可以启用TCP连接的快速重用功能。如果开启tcp_tw_reuse参数,当TCP连接关闭后,它所占用的端口不会立即被释放,而是会延迟一段时间后才释放。

(2)tcp_tw_recycle参数:该参数可以启用TCP连接的快速重用功能。如果开启tcp_tw_recycle参数,当TCP连接关闭后,它所占用的端口会立即被释放。

(3)tcp_keepalive_time参数:该参数可以设置TCP连接的keepalive机制的超时时间。如果开启keepalive机制,TCP连接在长时间空闲的情况下会定期向对方发送心跳包,以保持连接的有效性。

四、优化内存参数

内存是Linux系统中最核心的资源之一,因此在优化Linux系统性能时,内存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

1.优化内存的SWAP设置

在之一部分中,我们已经提到过优化swap分区的方法。在这里,我们需要再次强调swap分区的设置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建议将swap分区的大小设置为物理内存的两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swap分区的开启可能会影响系统的性能。如果系统中的物理内存足够大,可以考虑关闭swap分区,避免不必要的IO操作。

2.优化内存压缩

内存压缩是一种有效的内存管理方法,它可以将不经常使用的内存压缩至更小的空间中,从而释放出更多的物理内存。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修改/sys/module/zswap/parameters/max_pool_percent文件来修改内存压缩的策略。

3.优化内存分配策略

在Linux系统中,内存分配的策略对系统的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优化内存分配策略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设置biosdevname参数:该参数可以让内核检测到更多的设备节点,从而提高内存分配的效率。

(2)设置vm.swappiness参数:该参数可以控制内核在内存不足的情况下,是否将数据交换到swap分区。如果把vm.swappiness参数设置得更低,就可以减少内核对swap分区的使用,提高系统的性能。

(3)设置vm.min_free_kbytes参数:该参数可以设置内核保留的最小内存大小。如果将vm.min_free_kbytes参数设置得过小,就会导致系统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linux 性能优化– cpu 切换以及cpu过高

本文先介绍了cpu上下文切换的基础知识,以及上下文切换的类型(进程,线程等切换)。然后介绍了如何查看cpu切换次数的工具和指标的解释。同时对日常分析种cpu过高的情况下如何分析和定位的方法做了一定的介绍,使用一个简单的案例进行分析,先用top,pidstat等工具找出占用过高的进程id,然后通过分析到底是用户态cpu过高,还是内核态cpu过高,并用perf 定位到具体的调用函数。(来自极客时间课程学习笔记)

1、多任务竞争CPU,cpu变换任务的时候进行CPU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CPU执行任务有4种方式:进程、线程、或者硬件通过触发信号导致中断的调用。

2、当切换任务的时候,需要记录任务当前的状态和获取下一任务的信息和地址(指针),这就是上下文的内容。因此,上下文是指某一时间点CPU寄存器(CPU register)和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 广义上还包括内存中进程的虚拟地址映射信息.

3、上下文切换的过程:

4、根据任务的执行形式,相应的下上文切换,有进程上下文切换、线程上下文切换、以及中断上下文切换三类。

5、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进程是资源分配和执行的基本单位;线程是任务调度和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没有资源,进程给指针提供虚拟内存、栈、变量等共享资源,而线程可以共享进程的资源。

6、进程上下文切换:是指从一个进程切换到另一个进程。

(1)进程运行态为内核运行态和进程运行态。内核空间态资源包括内核的堆栈、寄存器等;用户空间态资源包括虚拟内存、栈、变量、正文、数据等

(2)系统调用(软中断)在内核态完成的,需要进行2次CPU上下文切换(用户空间–>内核空间–>用户空间),不涉及用户态资源,也不会切换进程。

(3)进程是由内核来管理和调度的,进程的切换只能发生在内核态。所以,进程的上下文不仅包括了用户空间的资源,也包括内核空间资源。

(4)进程的上下文切换过程:

(5)、下列将会触发进程上下文切换的场景:

7、线程上下文切换:

8、中断上下文切换

快速响应硬件的事件,中断处理会打断进程的正常调度和执行。同一CPU内,硬件中断优先级高于进程。切换过程类似于系统调用的时候,不涉及到用户运行态资源。但大量的中断上下文切换同样可能引发性能问题。

重点关注信息:

系统的就绪队列过长,也就是正在运行和等待 CPU 的进程数过多,导致了大量的上下文切换,而上下文切换又导致了系统 CPU 的占用率升高。

这个结果中有两列内容是我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一个是

cswch

,表示每秒自愿上下文切换(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另一个则是

nvcswch

,表示每秒非自愿上下文切换(non voluntary context switches)的次数。

linux的中断使用情况可以从 /proc/interrupts 这个只读文件中读取。/proc 实际上是 Linux 的一个虚拟文件系统,用于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之间的通信。/proc/interrupts 就是这种通信机制的一部分,提供了一个只读的中断使用情况。

重调度中断(RES),这个中断类型表示,唤醒空闲状态的 CPU 来调度新的任务运行。这是多处理器系统(P)中,调度器用来分散任务到不同 CPU 的机制,通常也被称为处理器间中断(Inter-Processor Interrupts,IPI)。

这个数值其实取决于系统本身的 CPU 性能。如果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比较稳定,那么从数百到一万以内,都应该算是正常的。但当上下文切换次数超过一万次,或者切换次数出现数量级的增长时,就很可能已经出现了性能问题。这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切换的类型,再做具体分析。

比方说:

首先通过uptime查看系统负载,然后使用mpstat结合pidstat来初步判断到底是cpu计算量大还是进程争抢过大或者是io过多,接着使用vmstat分析切换次数,以及切换类型,来进一步判断到底是io过多导致问题还是进程争抢激烈导致问题。

CPU 使用率相关的重要指标:

性能分析工具给出的都是间隔一段时间的平均 CPU 使用率,所以要注意间隔时间的设置,特别是用多个工具对比分析时,你一定要保证它们用的是相同的间隔时间。比如,对比一下 top 和 ps 这两个工具报告的 CPU 使用率,默认的结果很可能不一样,因为 top 默认使用 3 秒时间间隔,而 ps 使用的却是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

top 和 ps 是最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

这个输出结果中,第三行 %Cpu 就是系统的 CPU 使用率,top 默认显示的是所有 CPU 的平均值,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按下数字 1 ,就可以切换到每个 CPU 的使用率了。继续往下看,空白行之后是进程的实时信息,每个进程都有一个 %CPU 列,表示进程的 CPU 使用率。它是用户态和内核态 CPU 使用率的总和,包括进程用户空间使用的 CPU、通过系统调用执行的内核空间 CPU 、以及在就绪队列等待运行的 CPU。在虚拟化环境中,它还包括了运行虚拟机占用的 CPU。

预先安装 stress 和 sysstat 包,如 apt install stress sysstat。

stress 是一个 Linux 系统压力测试工具,这里我们用作异常进程模拟平均负载升高的场景。而 sysstat 包含了常用的 Linux 性能工具,用来监控和分析系统的性能。我们的案例会用到这个包的两个命令 mpstat 和 pidstat。

下面的 pidstat 命令,就间隔 1 秒展示了进程的 5 组 CPU 使用率,

包括:

perf 是 Linux 2.6.31 以后内置的性能分析工具。它以性能事件采样为基础,不仅可以分析系统的各种事件和内核性能,还可以用来分析指定应用程序的性能问题。

之一种常见用法是 perf top,类似于 top,它能够实时显示占用 CPU 时钟最多的函数或者指令,因此可以用来查找热点函数,使用界面如下所示:

输出结果中,之一行包含三个数据,分别是采样数(Samples)如2K、事件类型(event)如cpu-clock:pppH和事件总数量(Event count)如:。

第二种常见用法,也就是 perf record 和 perf report。 perf top 虽然实时展示了系统的性能信息,但它的缺点是并不保存数据,也就无法用于离线或者后续的分析。而 perf record 则提供了保存数据的功能,保存后的数据,需要你用 perf report 解析展示。

1.启动docker 运行进程:

2.ab工具测试服务器性能

ab(apache bench)是一个常用的 HTTP 服务性能测试工具,这里用来模拟 Ngnix 的客户端。

3.分析过程

CPU 使用率是最直观和最常用的系统性能指标,在排查性能问题时,通常会关注的之一个指标。所以更要熟悉它的含义,尤其要弄清楚:

这几种不同 CPU 的使用率。比如说:

碰到 CPU 使用率升高的问题,你可以借助 top、pidstat 等工具,确认引发 CPU 性能问题的来源;再使用 perf 等工具,排查出引起性能问题的具体函数.

服务器TIME_WAIT和CLOSE_WAIT详解和解决办法

在日常的服务器维护中,会经常用到如下命令。

netstat -n | awk ‘/^tcp/ {++S} END {for(a in S) print a, S}’

它会显示例如下面的信息:

TIME_WAIT 689

CLOSE_WAIT 2

FIN_WAIT1 1

ESTABLISHED 291

SYN_RECV 2

LAST_ACK 1

常用的三个状态是:ESTABLISHED表示正在通信 、TIME_WAIT表示主动关闭、CLOSE_WAIT表示被动关闭。

如果服务器出现了异常,很大的可能是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

我们也都知道Linux系统中分给每个用户的文件句柄数是有限的,而TIME_WAIT和CLOSE_WAIT这两种状态如果一直被保持,那么意味着对应数目的通道(此处应理解为socket,一般一个socket会占用服务器端一个端口,服务器端的端口更大数是65535)一直被占用,一旦达到了上限,则新的请求就无法被处理,接着就是大量Too Many Open Files异常,然后tomcat、nginx、apache崩溃。。。

下面来讨论这两种状态的处理方法,网络上也有很多资料把这两种情况混为一谈,认为优化内核参数就可以解决,其实这是不恰当的。优化内核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time_wait过多的问题,但是应对close_wait还得从应用程序本身出发。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一般会出现在爬虫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如果稿羡没做内核参数优化的话)上,那么这种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从上图可以看出time_wait是主动关闭连接的一方保持的状态,对于爬虫服务器来说它自身就是客户端,在完成一个爬取任务后就会发起主动关闭连接,从而进入time_wait状态,然后保持这个升敬念状态2MSL时间之后,彻底关闭回收资源。这里为什么会保持资源2MSL时间呢?这也是TCP/IP设计者规定的。

TCP要保证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使得所有的数据都能够被正确送达。当你关闭一个socket时,主动关闭一端的socket将进入TIME_WAIT状 态,而被动关闭一方则转入CLOSED状态,这的确能够保证所有的数据都被传输。当一个socket关闭的时候,是通过两端四次握手完成的,当一端调用 close()时,就说明本端没有数据要发送了。这好似看来在握手完成以后,socket就都可以处于初始的CLOSED状态了,其实不然。原因是这样安 排状态有两个问题, 首先,我们没有任何机制保证最后的一个ACK能够正常传输,第二,网络上仍然有可能有残余的数据包(wandering duplicates),我们也必须能够正常处理。

TIMEWAIT就是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而生的。

再引用网络中的一段话:

time_wait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内核参数和适当的设置web服务器的keep-Alive值来解决。因为time_wait是自己可控的,要么就是对方连接的异常,要么就是自己没有快速的回收资源,总之不是由于自己程序错误引起的。但是close_wait就不一样了,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服务器保持大量的close_wait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对方发送一个FIN后,程序自己这边没有进一步发送ACK以确认。换句话说就是在对方关闭连接后,程序里没有检测到,或者程序里本身就已经忘了这个时候需要关闭连接,于是这个资源就一直被程序占用着。这个时候快速的解决方法是:

注:

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才完全弄明白之前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程序员写了爬虫(php)运行在采集吵困服务器A上,程序去B服务器上采集资源,但是A服务器很快就发现出现了大量的close_wait状态的连接。后来手动检查才发现这些处于close_wait状态的请求结果都是404,那就说明B服务器上没有要请求的资源。

下面引用网友分析的结论:

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并不是很难理解,熟悉掌握基础知识能更好的学习Linux。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1.操作系统总体介绍

  •CPU: 就像人的大脑,主要负责相关事情的判断以及实际处理的机制。

  查询指令: cat /proc/cpuinfo

  •内存: 大脑中的记忆区块,将皮肤、眼睛等所收集到的信息记录起来的地方,以供CPU进行判断。查询指令: cat /proc/meminfo

  物理内存

  物理内存,就是我们将内存条插在主板内存槽上的内存纤卖虚条的容量的大小。看计算机配置的时候,主要看的就是这个物理内存

  虚拟内存

  Windows中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拿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当内存占用完时,电脑就会自动调用硬盘来充当内存,以缓解内存的紧张。

  关系:windows中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可能都会被使用,Linux中,只有物理内存使用完了,才会使用虚拟内存

  •硬盘: 大脑中的记忆区块,将重要的数据记录起来,以便未来再次使用这些数据。

  查询指令: fdisk -l (需要root权限)

  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2.内存和硬盘的关系

  具体命令后面会介绍

  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3.操作系统监控命令>单独写一份

  •vmstat

  •sar

  •iostat

  •top

  •free

  •uptime

  •netstat

  •ps

  •strace

  •lsof

  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4.如何分析操作系统

  实际流程: 读数据》数据>硬盘》虚拟内存(swaP)》内存》cpu缓存》执行队列

  分析方向,正好相反

  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4.各个部分常出现的漏洞

  •CPU: 容易出现该类瓶颈的邮件服务器、动态web服务器

  •内存: 容易出现该类瓶颈的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静态web服务器

  •磁盘I/O: 频繁读写操作的项目

  •网络带宽: 频繁大量上传下载项目

  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5.linux本身的一些优化

. 系统安装优化

  当安装linux系统时,磁盘划分、 SWAP内存的分配都直接影响系统性能。对于虚拟内存SWAP的设定,现在已经没有了所谓虚拟内存是物理内存两倍的要求,但是根据经验,如果内存较小(物理内存小于4GB),一般设置SWAP交换分区大小为内存的2倍;如果物理内存大约4GB小于16GB,可以设置SWAP大小等于或者略小于物理内存即可;如果内存在16GB以上,原则上可以设置SWAP为0,但更好设置一定大小的SWAP

  • 2. 内核参数优化

  例如,如果系统部署的Oracle数据库应用,配哪那么就需要对系统共享内存段( kernel.shmmax, kenerl.shmmni, kernel.shmall)、

  系统信号量( kernel.sem)、文件句柄( fs.file0max)等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如果部署的WEB应用,那么就需要根据web应用特性进行网络参数的优化,例如修改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net.ipv4.tc_tw_reuse、 net.core.somaxconn等网络

  内核参数

  • 3. 文件系统优化

  在linux下可选的文件系统有ext2,、 ext3、 xfs、 ReiserFS

  linux标准文件系统是从VFS开始,然后ext、 ext2, ext2是linux上的标准文件系统, ext3是在ext2基础上增毁燃加日志形成的。从VFS到ext3,设计思想没有太大变化,都是早期UNIX家族基于超级块和inode的设计理念设计而成。XFS文件系统是SGI开发的一个高级日志文件系统,通过分布处理磁盘请求、定位数据、保持cache的一致性来提供对文件系统数据的低延迟、高带宽的访问,因此XFS极具伸缩性,非常健壮,具有优秀的日志记录功能、可扩展性强、快速写入等优点。ReiserFS在Hans Reiser领导下开发出来的一款高性能的日志文件系统,通过完全平衡树来管理数据,包括文件数据、文件名及日志支持等。与ext2、 ext3相比,更大的优点是访问性能和安全性大幅提升。具有高效、合理利用磁盘空间,先将的日志管理机制,特意的搜寻方式,海量磁盘存储等优点

  Linux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5.重点知识

  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

.如何查看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

  Top 命令可以查看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数值

.Buffer

  是硬盘控制器上的一块内存芯片,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盘内部存储和外界接口之间的缓冲器。由于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速度和外界介面传输速度不同,缓存在其中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硬盘整体性能。

.Cache

  CPU缓存(Cache Memory)是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的多但是交换速度却比内存要快得多。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度与内存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运算速度要比内存读写速度快很多,这样会使CPU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数据到来或把数据写入内存。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

.CPU中断

  当CPU执行完一条现行指令时,如果外设向CPU发出中断请求,那么CPU在满足响应的情况下,将发出中断响应信号,与此同时关闭中断,表示CPU不在受理另外一个设备的中断。这时,CPU将寻找中断请求源是哪一个设备,并保存CPU自己的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然后,他将转移到处理该中断源的中断服务程序。CPU在保存现场信息,设备服务(如交换数据)以后,将恢复现场信息。在这些动作完成以后,开放中断,并返回到原来被中断的主程序的下一条指令。

.上下文切换

  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 或者环境切换

  多任务系统中,上下文切换是指CPU的控制权由运行任务转移到另外一个就绪任务时所发生的事件。

  在操作系统中,CPU切换到另一个进程需要保存当前进程的状态并恢复另一个进程的状态:当前运行任务转为就绪(或者挂起、删除)状态,另一个被选定的就绪任务成为当前任务。上下文切换包括保存当前任务的运行环境,恢复将要运行任务的运行环境。

  进程上下文用进程的PCB(进程控制块,也称为PCB,即任务控制块)表示,它包括进程状态,CPU寄存器的值等。

  通常通过执行一个状态保存来保存CPU当前状态,然后执行一个状态恢复重新开始运行。

  上下文切换会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然而,一些上下文切换相对其他切换而言更加昂贵;其中一个更昂贵的上下文切换是跨核上下文切换(Cross-Core Context Switch)。一个线程可以运行在一个专用处理器上,也可以跨处理器。由单个处理器服务的线程都有处理器关联(Processor Affinity),这样会更加有效。在另一个处理器内核抢占和调度线程会引起缓存丢失,作为缓存丢失和过度上下文切换的结果要访问本地内存。总之,这称为“跨核上下文切换”。

.进程和线程

  进程概念

  进程是表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又是调度运行的基本单位。例如,用户运行自己的程序,系统就创建一个进程,并为它分配资源,包括各种表格、内存空间、磁盘空间、I/O设备等。然后,把该进程放人进程的就绪队列。进程调度程序选中它,为它分配CPU以及其它有关资源,该进程才真正运行。所以,进程是系统中的并发执行的单位。

  线程概念

  线程是进程中执行运算的最小单位,亦即执行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如果把进程理解为在逻辑上操作系统所完成的任务,那么线程表示完成该任务的许多可能的子任务之一

  进程和线程的关系

  (1)一个线程只能属于一个进程,而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有一个线程。 (2)资源分配给进程,同一进程的所有线程共享该进程的所有资源。

  (3)处理机分给线程,即真正在处理机上运行的是线程。

  (4)线程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协作同步。不同进程的线程间要利用消息通信的办法实现同步。

关于linux6.5 内核参数优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数据运维技术 » Linux6.5内核参数优化:提升系统稳定性与性能 (linux6.5 内核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