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Linux下的fio进行循环测试 (linuxfio循环)

在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优化和测试中,性能测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循环测试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性能测试方法,它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不断地运行指定的测试用例,以测试系统在长时间运行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而在Linux系统下,fio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循环测试工具。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fio进行循环测试,包括安装和基本配置。同时,还将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性能测试。

一、安装fio

在使用fio进行循环测试前,首先需要在Linux系统中安装fio。fio是一款开源的测试工具,可在Linux系统中直接使用命令进行安装。

具体的命令如下:

“`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fio

“`

安装完成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检查fio是否已经正确安装:

“`

fio –version

“`

如果安装成功,会显示fio的版本信息。

二、基本配置

1. 编写测试文件

首先需要编写测试文件。测试文件是一个包含多种测试用例的配置文件,可以通过指定不同的参数来自定义测试用例。示例如下:

“`

[global]

ioengine=libo

direct=1

bs=4k

size=1G

rw=randread

time_based

runtime=60

[test]

name=test1

“`

在这个测试文件中,定义了全局参数和一个测试用例test1。全局参数包括ioengine、direct、bs、size、rw、time_based和runtime,分别表示IO引擎、是否使用直接IO、块大小、测试数据大小、读写模式、是否基于时间的测试和测试时间。这些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

测试用例test1中只定义了名称,其他参数均继承自全局参数。在实际测试中,可以定义多种不同的测试用例,然后通过指定不同的参数值来测试不同的场景。例如可以测试不同的读写模式、不同的块大小等。

2. 运行测试文件

运行测试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命令行中使用以下命令:

“`

fio testfile.fio

“`

其中testfile.fio是测试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执行完以上命令后,fio会自动运行测试文件中定义的测试用例。

3. 分析测试结果

测试完成后,fio会输出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括一些基本信息和详细的统计数据,例如IOPS、带宽、延迟、CPU使用率等。可以通过测试结果来评估系统的性能指标。

三、高级技巧

在进行高级的性能测试时,可能需要更灵活的配置,以实现更深入的测试和分析。下面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

1. 自定义测试参数

在测试文件中,可以自定义很多参数来实现更细节的测试。例如可以测试不同的队列深度、不同的线程数等。另外,还可以使用参数扩展和占位符技术来实现更加灵活的测试配置。例如可以使用以下语法:

“`

[test1]

size=100m

bs=4k

rw=${IODEPTH}-${READWRITE}-${NUMTHREADS}

“`

其中,${IODEPTH}、${READWRITE}和${NUMTHREADS}是占位符,可以通过在命令行中指定参数值来替换。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替换占位符:

“`

fio –name=test1 –iodepth=16 –rw=randwrite –numthreads=8 testfile.fio

“`

2. 自定义输出

在默认情况下,fio会将测试结果输出到标准输出中。但是,在进行一些复杂的测试时,可能需要将结果输出到文件中,方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整理。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将结果保存到文件中:

“`

fio –output=result.txt testfile.fio

“`

其中,result.txt为输出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

3. 使用插件

fio支持插件功能,可以通过插件来扩展测试功能和分析数据。例如,可以使用fio插件来分析测试结果并生成图表。示例代码如下:

“`

[global]

status-interval=5

ioengine=libo

direct=1

bs=4k

size=1G

rw=randrw

[job1]

name=randomwrite

runtime=30

iodepth=16

numjobs=1

stonewall

[job2]

name=randomread

runtime=30

iodepth=16

numjobs=1

stonewall

[job3]

name=randommixed

runtime=30

rwmixwrite=75

iodepth=16

numjobs=1

stonewall

[report]

filename=result.html

time-interval=5

echo_html

logavg_iops=*write,read,mixed

logavg_lat=*

peak_lat=95

logsummary=latency_iops

“`

这里使用了report插件,将测试结果输出到result.html文件中,并生成了各种图表和报表。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循环测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性能测试方法,能够帮助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fio是一款非常强大的测试工具,可以在Linux系统中很方便地进行循环测试。本文介绍了fio的安装和基本配置方法,以及一些高级技巧和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性能测试。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linux手册翻译——socket(2)

socket – 创建一个用于通信的端点

socket() 创建用于通信的端点并返回引用该端点的文件描述符。 成功调用时返回的文件描述符,将是当前没有被进程打开的所有文件描述符中编号更低的。

domain 参数指定一个通信域; 以决定用于通信的协议族。 这些系列在 中定义。 目前 Linux 内核理解的格式包括:

当然最常用的当然是

AF_INET

,即IPV4。

上述地址族的更多详细信息以及其他几个地址族的信息可以在 address_families(7) 中找到。

套接字具有指定的 type ,它指定了通信语义。 当前定义的类型有:

某些套接字类型可能不会被所有协议族实现。

从 Linux 2.6.27 开始,type 参数有第二个用途:除了指定套接字类型之外,它还可以包含以下任何值的按位或,以修改 socket() 的行为:

老朋友了,上述两个,之一个是非阻塞,第二改枣个是执行exec时自动关闭。

protocol 指定要与套接字一起使用的特定协议。

通常只存在一个协议来支持给定协议族中的特定套接字类型

,在这种情况下,protocol 可以指定为 0。但是,可能存在许多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此指定特定协议方式。 特定协议对应的编号可以查看文件: /etc/protocols

SOCK_STREAM 类型的套接字是全双工字节流。 它们不保留记录边界。 流套接字必须处于连接状态,然后才能在其上发送或接收任何数据。 到另一个套接字的连接是通过 connect(2) 调用创建的。 连接后,可以使用 read(2) 和 write(2) 调用或 其变体send(2) 和 recv(2) 的来传输数据。 当会话完成时,可以执行 close(2)。 带外数据也可以按照 send(2) 中的描述进行传输,并按照 recv(2) 中的描述进行接收。

实现 SOCK_STREAM 的通信协议确保数据不会丢失或重复。 如果协议的缓冲空间中存在一条数据在合理告肢的时间内不能成功传输,则认为该连接已失效。 当 SO_KEEPALIVE 在套接字上启用时,将会以特定于协议的方式检查另一端是否仍然存在。 如果进程在损坏的流上发送或接收,则会引发 SIGPIPE 信号; 这会导致不处理信号的进程退出。 SOCK_SEQPACKET 套接字使用与 SOCK_STREAM 套接字相同的系统调用。 唯一的区别是 read(2) 调用将只返回请求的数据量,到达数据包中剩余的其他数据都将被丢弃。 传入数据报中的所有消息边界也被保留。

SOCK_DGRAM 和 SOCK_RAW 套接字允许将数据报发送到在 sendto(2) 调用中指定的通信者。 数据报通常用 recvfrom(2) 接收,它返回下一个数据报及其发送者的地址。

SOCK_PACKET 是一种过时的套接字类型,用于直接从设备驱动程序接收原核友拆始数据包。 改用 packet(7)。

An fcntl(2) F_SETOWN operation can be used to specify a process or process group to receive a SIGURG signal when the out-of-band data arrives or SIGPIPE signal when a SOCK_STREAM connection breaks unexpectedly. This operation may also be used to set the process or process group that receives the I/O and asynchronous notification of I/O events via SIGIO. Using F_SETOWN is equivalent to an ioctl(2) call with the FIOSETOWN or SIOCSPGRP argument.

When the network signals an error condition to the protocol module (e.g., using an ICMP message for IP) the pending error flag is set for the socket. The next operation on this socket will return the error code of the pending error. For some protocols it is possible to enable a per-socket error queue to retriev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error; see IP_RECVERR in ip(7).

套接字的操作由套接字选项控制。 这些选项在 中定义。 函数setsockopt(2) 和getsockopt(2) 用于设置和获取选项。对于选项的描述,详见socket(7).

成功时,将返回新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出错时,返回 -1,并设置 errno 以指示错误。

POSIX.1-2023, POSIX.1-2023, 4.4BSD.

The SOCK_NONBLOCK and SOCK_CLOEXEC flags are Linux-specific.

socket() appeared in 4.2BSD. It is generally portable to/from non-BSD systems supporting clones of the BSD socket layer (including System V variants).

在 4.x BSD 下用于协议族的清单常量是 PF_UNIX、PF_INET 等,而 AF_UNIX、AF_INET 等用于地址族。 但是,BSD 手册页已经承诺:“协议族通常与地址族相同”,随后的标准到处都使用 AF_*。

linux系统下如何将boot启动方式改成硬盘启动

启动方式不是在系统中设置的,需设置BIOS选型:具体操作是

1、按Del进BIOS界毁哗面,找到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参数设置)按回车进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级BIOS参数设置)界面。

First Boot Device 开机启动顺序1 。

Second Boot Device 开机启动顺序2。

Third Boot Device开机启动顺序3。

正常设启弯置是:

First Boot Device 设为HDD-O(硬盘启动)

Second Boot Device 设为CDROM(光驱启动)

Third Boot Device 设为FIOPPY(软驱)

2、当重装系统需从光驱启动时,按DEL进BIOS设置,找到First Boot Device ,将其设为CDROM(光驱启动),方法是用键盘方向键盘选定First Boot Device ,用PgUp或PgDn翻页将HDD-O改为CDROM,按ESC,按F10,再按Y,回车,保存退出。

3、硬悄余闷盘启动自然是First Boot Device 设为HDD-O(硬盘启动)了。

看主悉晌板说明书……

另外塌孙开机时睁大眼睛看屏幕提示,现在很多主板都有开机时按某个按键直接进入选择启动设备的功能。

这个功能和 Linux 一点关系都团陆链没有。

这是bios设置的,系统怎么决定阿?你是什么启动呢?

关于linuxfio循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数据运维技术 » 使用Linux下的fio进行循环测试 (linuxfio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