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Linux SPI总线驱动 (linux spi总线驱动)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的串行通信总线,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速度快、支持多从设备、全双工通信等。在嵌入式系统中,SPI总线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通信接口标准。本文将深入介绍Linux下SPIDevice Driver的实现及工作原理。

一、SPI总线简介

SPI总线通信原理非常简单,主机通过CLK(时钟线)、MOSI(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MISO(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以及SS(片选线)与从设备通信。时钟线提供不间断的时基信号,主机通过CLK控制数据传输时序。MOSI和MISO是双向数据线,主机通过MOSI向从设备发送数据,由从设备通过MISO返回数据。SS线安排从设备,当某一从设备上的SS线被拉低(低电平)时,该从设备被选择,通信开始;当SS线被拉高(高电平)时,通信结束并释放该从设备。

二、SPI设备驱动的实现方式

在Linux系统中,SPI设备驱动集成了到核心框架中的SPI总线、SPI从设备管理以及SPI设备驱动三个部分。其中,SPI总线关心的是SPI总线的控制,主要构建了SPI总线模型,独立于CPU的设备模型,从设备的设备模型,并提供了总线操作的API,对上层应用程序对SPI总线控制提供相应的机制;SPI从设备管理关心的是从设备的操作,即从设备的寄存器操作、通信协议以及错误处理等;SPI设备驱动关心的是从设备的具体功能和控制,常常是硬件操作的核心代码和功能代码。

对于SPI设备驱动而言,其实现方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将SPI设备驱动嵌入到内核中,这种实现方式具有性能优越性和可靠性,但是代码的维护和修改难度比较大,通常在开发嵌入式系统时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将SPI设备驱动以内核模块的方式驱入内核中,这种方式开发、维护比较容易,但通信效率较低。

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将SPI设备驱动编译为内核模块的实现方式。

三、SPI设备驱动的框架

一个标准的SPI设备驱动应该具有以下部分:

(1)、与SPI总线控制相关的部分,包括SPI控制结构、设备信息以及设备ID等;

(2)、与SPI从设备管理相关的部分,包括对SPI设备注册、卸载、设备初始化以及数据传输的管理等;

(3)、与SPI硬件相关的部分,包括硬件操作函数、数据传输函数以及设备控制函数等。

以Spi Flash设备驱动为例,相应代码如下:

四、SPI设备的注册

用户可以通过以下系统调用API完成驱动的注册:

int spi_register_driver(struct spi_driver* drv);//注册SPI驱动

void spi_unregister_driver(struct spi_driver* drv);//注销SPI驱动

其作用是将对应的SPI驱动注册到SPI总线驱动中,以实现对相应硬件设备的控制管理。SPI驱动接线图如下图所示。

五、

SPI总线是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接口,其串行通信快、线路简单、支持多从设备等特性使得SPI总线成为一种优秀的通信接口标准。SPI的硬件除了数据线之外还包含时钟线和片选线,从而保证了其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Linux系统中提供了标准化的SPI总线管理和SPI设备驱动API,用户可以通过使用SPI总线驱动,将SPI设备接入到Linux内核中,享受到Linux系统提供的各种便利。而SPI设备驱动则是具体控制SPI设备的核心部分,其编写要确保良好的扩展性、跨平台性以及高性能低耗能的特性,有利于为用户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优秀的支持。

综上所述,对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SPI总线管理及其设备驱动开发,对于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都是非常有益的。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14-Linux gpio模拟spi

首先是spidev,要在/dev/下面产生设备文件,需要spidev的支持

使用的是gpio模拟spi,gpio模拟spi的时序原理是bitbang文件实现的,所以这个也需要打开,如果是在openwrt下动态加载的话就是如下两个配置

如果是直接内核的话是如下两个

跟I2C的arch层一样,主要是devices的添加和board_info的添加,如下

对于platform_add_devices,因为是使用spi_gpio,所以name是”spi_gpio”这样才可以与driver里面的spi_gpio相互匹配probe到。

因为SPI是可以一个总线上面挂多个,然后通过片选脚CS进行硬件切换,所以这变有个num_chipselect需要设置,如果有2个设置就设置2,一个设备就设置1,这边设置好之后,后面board_info也要有对应的个数,而且片选引脚需要不同。

I2C是通过每个设备有自己不同的地址,通过地址来进行软件切换。

对于board_info使用的是spidev,drivers/spi/spidev.c文件,该文件的内容是注册一个spidev驱动。该驱动是一个字符设备驱动。

如果设备与驱动匹配,那么就会执行spidev_probe()的内容。在spidev_probe()函数中会调用device_create()成功后在 /dev 目录下就会生成 spidev 相关的设备节点。

这边有几个参数要注意:

调试过程想看一些细节的debug信息可以打开内核的动态debug信息,这个在以前的print system里面有

printk的等级设置成8.

开始

定位到是 spi_gpio_request 的时候报错

后仿橘者面就将zkernel/3.10.49/arch/mips/mtk/ziroom/zrmt7628.c里面GPIO的信息调整下,

因为SPI的引脚和LED的引脚号一样

,内核不知道哪里会检测到。

修改后打印备薯如下:

之后在/dev/下面就生成了spidev1.0的设备

有了/dev/spidev1.0设备之后,就可以在应用成操作改设备收发数据。

在drivers/spi/spidev.c里面已经封装好了ioctl的对应接口,根据这些伍禅接口就可以测试使用。

在Documentation/spi/spidev_test.c下面有个应用层的实例,打开看下就清除了。

$(cc) spidev_test.c -o spidev_test生成可执行文件spidev_test

然后拷贝到板子上,将MOSI和MISO短接就可以测试回环数据是否正常。

有逻辑分析仪的接上logic看波形就更加直观。

gpio模拟SPI:

在ARM Linux下使用GPIO模拟SPI时序详解:

linux SPI驱动:

Linux主机驱动与外设驱动分离?

Linux中的SPI、IPC、USB等子系统都利用了典型的把主机驱动和外设驱动分离的想法,让主辩举姿机端只负责产生总线上的传输波形,而外设端只是通过标准的API来让主机端以适当的波形访问自身。因此这里面就涉及了4个软件模块:

1)主机端的驱动。根据具体的IC、SPI、USB等控制器的硬件手册,操作具体的IPC、SPI、USB等控制器,产生总线的各种波形。

2)连接主机和外设的纽带。外设不直接调用主机端的驱动来产生波形,而是调一个标准的API。由这个标准的API把这个波形的传输请求间接“转发”给了具体的主机端驱动。当然,在这里,更好把关携绝于波形的描述也以某种数据结构标准化。

3)外设端的驱动。外设接在I-C、SPI、USB这样的总线上,但是它们本身可以是触摸屏、网卡、声卡或者任意一种类型的设备。我们在相关的i2c_driver、spi_driver、u_driver这种_driver的probe () 函数中去注册它具体的类答陵型。当这些外设要求IP℃、SPI、USB等去访问它的时候,它调用“连接主机和外设的纽带”模块的标准API。

4)板级逻辑。板级逻辑用来描述主机和外设是如何互联的,它相当于一个“路由表”。假设板子上有多个SPI控制器和多个SPI外设,那究竟谁接在谁上面管理互联关系,既不是主机端的责任,也不是外设端的责任,这属于板级逻辑的责任。这部分通常出现在arch/arm/mach-下面或者arch/arm/bootldts下面。

linux spi总线驱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linux spi总线驱动,深入理解Linux SPI总线驱动,14-Linux gpio模拟spi,Linux主机驱动与外设驱动分离?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数据运维技术 » 深入理解Linux SPI总线驱动 (linux spi总线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