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数据库索引技巧:hash、数组下标与字母转换 (数据库 hash 数组下标 字母转换)

在数据库领域,索引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为了快速查询数据库中的信息而设计的一种数据结构。通常,我们使用数据库索引来快速访问数据行,以此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索引类型会影响到系统的性能,甚至会出现了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本文将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索引技巧:Hash、数组下标与字母转换,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索引技巧。

一、Hash索引

Hash索引,又称散列索引,是将关键字通过Hash函数计算后,存储在一个Hash表中。当用户进行查询时,再通过Hash函数来计算查询条件的Hash值,将其与Hash表中的值进行比较,找到匹配的记录。Hash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某个记录,其查询速度非常快,通常能够在O(1)的时间内完成。Hash索引主要的缺点是在数据量较大时,Hash表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空间,并且在处理范围查询时性能不佳。

二、数组下标

数组下标索引,是将关键字作为数组限定的下标,将其所对应的数据行存储在数组中。当用户进行查询时,通过下标即可快速定位到需要的数据行。与Hash索引类似,数组下标索引的查询速度也非常快,并且占用内存空间较小。但是,该种索引方式只适用于关键字为整数、字符串、日期等简单数据类型的情况,对于浮点型等其他数据类型则不适用。

三、字母转换

字母转换索引,是将字母与数字相互转换后,将其作为索引关键字存储在数据库中。当查询时,通过对关键字进行转换,快速定位到需要的数据行。该种索引方式适用于单表中数据行较少的情况,但在处理多表数据时性能较差,因为会涉及到大量的关联操作。

综上所述,不同的索引类型在不同的场景下表现各异,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在使用Hash索引时,需要注意控制Hash表占用内存空间的大小;在使用数组下标索引时,要确保关键字为整数、字符串、日期等简单数据类型;在使用字母转换索引时,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表进行独立的优化操作。

在掌握了以上几种索引技巧后,我们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和使用,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数据结构 哈希表建立

苦口

国防部和发短信

有些图打不上去。如果想要完整的资料告诉我邮箱,我发给你 。

哈希表及其应用

一、定义

二、基本原理

哈希表的基本原理是:使用一个下标范围比较大的数组A来存储元素,设计一个函数h,对于要存储的线性表的每个元素node,取一个关键字key,算出一个函数值h(key),把h(key)作为数组下标,用A这个数组单元来存储node。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按照关键字为每一个元素“分类”,然后将这个元素存储在相应“类”所对应的地方(这一过程称为“直接定址”)。

但是,不能够保证每个元素的关键字与函数值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极有可能出现对于不同的元素,却计算出了相同的函数值,这样就产生了“冲突”,换句话说,就是把不同的元素分在了相同的“类”之中。例如,假设一个结点的关键码值为key,把它存入哈希表的过程是:根据和键确定的函数h计算出h(key)的值,如果以该值为地址的存储空间还没有被占用,那么就把结点存入该单元;如果此值所指单元里已存了别的结点(即发生了冲突),那么就再用另一个函数I进行映象算出I(h(key)),再看用这个值作为地址的单元是否已被占用了,若已被占用,则再用I映象,……,直到找到一个空位置将结点存入为止。当然这只是解决“冲突”的一种简单方法,如何避免、减少和处理“冲突”是使用卜锋哈希表的一个难题。

在哈希表中查找的过程与建立哈希表的过程相似,首先计算h(key)的值,以该值为地址到基本区域中去查找。如果该地址对应的空间未被占用,则说明查找失败,否则用该结点的关键码值与要找的key比较,如果相等则检索成功,否则要继续用函数I计算I(h(key))的值,……。如此反复到某步或者求出的某地址空间未被占用(查找失败)或者比较相等(查找成功)为止。

三、基本概念和简单实现

1、两个:U是所有可能出现的关键字;K是实际存储的关键字。

2、函数h将U映射到表T的下标上,可以表示成 h:U→{0,1,2,…,m-1},通常称h为“哈希函数(Hash Function)”,其作用是压缩待处理的下标范围,使待处理的|U|个值减少到m个值,从而降低空间开销(注:|U|表示U中关键字的个数,下同)。

3、将结点按其关键字的散列地址存储到哈希表(散列表)中的过程称为“散列(Hashing)”。方法称为“散列法”。

4、h(Ki)(Ki∈U)是关键字为Ki的结点的“存储地址”,亦称散列值、散列地址、哈希地址。

5、用散列法存储的线性表称为“哈希表(Hash Table)”,又称散列表。图中T即为哈希表。在散列表里可以对结点进行快速检索(查找)。

6、对于关键字为key的结点,按照哈希函数h计算出地址h(key),若发现此地址已被别的结点占用,也就是说有两个不同的关键码值key1和key2对应到同一个地址,即h(key1)=h(key2),这个现象叫做“冲突(碰撞)”。碰撞的两个(或多个)关键码称为“同义词”(相对于函数h而言)。如图1中的关键字k2和k5,h(k2)=h(k5),即发生了“冲突”,所以k2和k5称为“同义词”。假如先存了k2,则对于k5,我们可以存储在h(k2)+1中,当然h(k2)+1要为空,否则可以逐个往后找一个空位存放。这是另外一种简单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发生了碰撞就要想办法解决,必须想办法找到另外一个新地址,这当然要降低处理效率,因此我们希望尽量减少碰撞的发生。这就需要分析关键码的特性,找适当的哈希函数h使得计算出的地址尽可能“均匀分布”在地址空间中。同时,为了提高关键码到地址转换的速度,也希望哈希函数“尽量简单”。然而对于各种取值的关键码而言,一个好的哈希函数通常只能减少碰撞发生的次数,无法保证绝对不产生碰撞。因此散列除去要选择适当的哈希函数以外,还要研究发生碰撞时如何解决,即用什么方法存储同义词。

7、负载因子

我们把h(key)的值域所对应到的地址空间称为“基本区域”,发生碰撞时,同义词可以存放在基本区域还没有被占用的单元里,也可以放到基本区域以外另开辟的区域中(称为“溢出区”)。下面引入散列的一个重要参数“负唤弊巧载因子或装填因子(Load Factor)”,它定义为:

а=

负载因子的大小对于碰撞的发生频率影响很大。直观上容易想象,а越大,散列表装得越满,则再要载入新的结点时碰上已有结点的可能性越大,冲突的机会也越大。特别当а>1时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总是取а<1,即分配给散列表的基本区域大于所有结点所需要的空间。当然分配的基本区域太大了也是浪费。例如,某校学生干部的登记表,每个学生干部是一个结点,用学号做关键码,每个学号用7位数字表示,如果分配给这个散列表的基本区域为107个存储单元,那么散列函数就可以是个恒等变换,学号为的学生结点就存入相对地址为的单元,这样一次碰撞也不会发生,但学校仅几百个学生干部,实际仅需要几百个单元的空间,如果占用了107个存储单元,显然太浪费了,所以这是不可取的。负载因子的大小要取得适当,使得既不过多地增加碰撞,有较快的检索速度,也不浪费存储空间。

下面结合引例说明一下上面的思想和方法。

【例1】用散列存储线性表:A=(18,75,60,43,54,90,46)。

分析:

假定选取的散列函数为:h(K)=K mod m,K为元素的关键字,m为散列表的长度,用余数作为存储该元素的散列地址。这里假定K和m均为正整数,并且m要大于等于线性表的长度n。此例n=7,故假定取m=13,则得到的每个元素的散列地址为:

h(18)=18 mod 13=5 h(75)=75 mod 13 =10 h(60)=60 mod 13=8

h(43)=43 mod 13=4 h(54)=54 mod 13=h(90)=90 mod 13=12

h(46)=46 mod 13=7

根据散列地址按顺序把元素存储到散列表H(0:m-1)中,存储映象为: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况。假如再往表中插入第8个元素30,h(30)=30 mod 13=4,我们会发现H已经存了43,此时就发生了冲突。我们可以从H往后按顺序找一个空位置存放30,即可以把它插入到H中。

四、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

选择适当的哈希函数是实现散列的重中之重,构造哈希函数有两个标准:简单和均匀。简单是指哈希函数的计算要简单快速;均匀是指对于关键字中的任一关键字,哈希函数能以等概率将其映射到表空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上。也就是说,哈希函数能将子集K随机均匀地分布在表的地址集{0,1,…,m-1}上,以使冲突最小化。

为简单起见,假定关键码是定义在自然数上,常见的哈希函数构造方法有:

1、直接定址法

以关键字Key本身或关键字加上某个数值常量C作为散列地址的方法。散列函数为:h(Key)= Key+C,若C为0,则散列地址就是关键字本身。

2、除余法

选择一个适当的正整数m,用m去除关键码,取其余数作为地址,即:h(Key)= Key mod m,这个方法应用的最多,其关键是m的选取,一般选m为小于某个区域长度n的更大素数(如例1中取m=13),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尽力避免冲突。假设取m=1000 ,则哈希函数分类的标准实际上就变成了按照关键字末三位数分类,这样最多1000类,冲突会很多。一般地说,如果 m 的约数越多,那么冲突的几率就越大。

简单的证明:假设m是一个有较多约数的数,同时在数据中存在q满足gcd(m,q)=d >1 ,即有m=a*d,q=b*d,则有以下等式:q mod m= q – m* =q – m*

其中,的取值范围是不会超过的正整数。也就是说,的值只有b+1种可能,而m是一个预先确定的数。因此上式的值就只有b+1种可能了。这样,虽然mod 运算之后的余数仍然在内,但是它的取值仅限于等式可能取到的那些值。也就是说余数的分布变得不均匀了。容易看出,m的约数越多,发生这种余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就越频繁,冲突的几率越高。而素数的约数是最少的,因此我们选用大素数。记住“素数是我们的得力助手”。

3、数字分析法

常有这样的情况:关键码的位数比存储区域的地址的位数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关键码的各位进行分析,丢掉分布不均匀的位留下分布均匀的位作为地址。

本方法适用于所有关键字已知,并对关键字中每一位的取值分布情况作出了分析。

【例2】对下列关键码(表中左边一列)进行关键码到地址的转换,要求用三位地址。

Key H(Key)

分析:

关键码是9位的,地址是3位的,需要经过数字分析丢掉6位。丢掉哪6位呢?显然前3位是没有任何区分度,第5位1太多、第6位基本都是8和9、第7位都是3、4、5,这几位的区分度都不好,而相对来说,第4、8、9位分布比较均匀,所以留下这3位作为地址(表中右边一列)。

4、平方取中法

将关键码的值平方,然后取中间的几位作为散列地址。具体取多少位视实际要求而定,取哪几位常常结合数字分析法。

【例3】将一组关键字(0100,0110,1010,1001,0111)平方后得(,,,,),若取表长为1000,则可取中间的三位数作为散列地址集:

(100,121,201,020,123)。

5、折叠法

如果关键码的位数比地址码的位数多,而且各位分布较均匀,不适于用数字分析法丢掉某些数位,那么可以考虑用折叠法。折叠法是将关键码从某些地方断开,分关键码为几个部分,其中有一部分的长度等于地址码的长度,然后将其余部分加到它的上面,如果更高位有进位,则把进位丢掉。

一般是先将关键字分割成位数相同的几段(最后一段的位数可少一些),段的位数取决于散列地址的位数,由实际需要而定,然后将它们的对应位叠加和(舍去更高位进位)作为散列地址。

【例4】如关键码Key=,要求转换为3位的地址码。

分析:分如下3段:5 8 4 || 4 1,则相加:

5 8 4

2 2 2

4 7

h(Key)=847

6、基数转换法

将关键码值看成在另一个基数制上的表示,然后把它转换成原来基数制的数,再用数字分析法取其中的几位作为地址。一般取大于原来基数的数作转换的基数,并且两个基数要是互质的。如:key=(236075)10是以10为基数的十进制数,现在将它看成是以13为基数的十三进制数(236075)13,然后将它转换成十进制数。

(236075)13=2*135+3*134+6*133+7*13+5

=(841547)10

再进行数字分析,比如选择第2,3,4,5位,于是h(236075)=4154

五、哈希表支持的运算

哈希表支持的运算主要有:初始化(makenull)、哈希函数值的运算(h(x))、插入元素(insert)、查找元素(member)。设插入元素的关键字为 x ,A 为哈希表,则各种运算过程如下:

1、初始化比较容易,例如:

const empty=maxlongint; {用非常大的整数代表这个位置没有存储元素}

p=9997;{根据需要设定的表的大小}

procedure makenull;

var i:integer;

begin

for i:=0 to p-1 do A:=empty;

End;

2、哈希函数值的运算,根据函数的不同而变化,例如除余法的一个例子:

function h(x:longint):Integer;

begin

h:= x mod p;

end;

3、我们注意到,插入和查找首先都需要对这个元素定位,因此加入一个定位的函数 locate:

function locate(x:longint):integer;

var orig,i:integer;

begin

orig:=h(x);

i:=0;

while (ix)and(Aempty) do inc(i);

{当这个循环停下来时,要么找到一个空的存储单元,

要么找到这个元素存储的单元,要么表已经满了}

locate:=(orig+i) mod P;

end;

4、插入元素:

procedure insert(x:longint);

var posi:integer;

begin

posi:=locate(x); {定位函数的返回值}

if A=empty then A:=x

else error; {error 即为发生了错误,当然这是可以避免的}

end;

5、查找元素是否已经在表中:

procedure member(x:longint):boolean;

var pos:integer;

begin

pos:=locate(x);

if A=x then member:=true

else member:=false;

perl hash表 $hash{‘strand’}[$pos] = $strand 表示什么意思呢?

这个在intermediate Perl的书中枣枣有介绍,大概的意思是hash的 值 对应为数组衫慧,是比较复杂的数据结构而已。

你提供的句子的意思:

是把 $strand 的值 赋给凳塌拆 $hash列表中 键为strand,值为$pos 【视为数组下标,如$pos为0,那么表示为 把 $strand赋给$hash{‘strand’}】

$hash{‘strand’}的值是数组,$hash{‘strand’}表示这个空袭猜数斗型组的禅祥$post下标值。

哈希表春盯名为hash,键值为竖森正strand的对应值是一个数组,并把$strand复制给索引为$pos的数组值余悔。

%hash={

$key1 => $value1,

“srand” =>

“…”,

“…”,

>

};

对这核差种形式的数据结构就需要用$hash{“srand”}=$srand来大氏烂滚漏赋值。

java中如何把hashmap转换成object数组

hashmap是以键值对(key-value)的格式保存对象的容器, 数组是按顺序一个一个保存对象的容器 你把hashmap转换成数组是想薯手脊把key转成数组呢还是把value转数渗成数组呢或者key和value组合成的对象转换薯首成数组呢.我把key和value的分别写出来,组合对象的同理…

hashmap是以键值对(key-value)的格式保存对象的容器,

数组是按顺序一个一个保存对象的容器

你把hashmap转换成数组是想把key转成数组呢还是把value转成数组呢或者key和value组合成历衫的对象转换成数组呢.我罩埋把key和value的分别写出来,组物烂蚂合对象的同理建新对象保存即可

Map map = new HashMap();

map.put(“a”, “tom”);

map.put(“b”, “jerry”);

Object keys = map.keySet().toArray();

Object values = map.values().toArray();

System.out.println(“key数组:”+Arrays.toString(keys));

System.out.println(“value数组:”+Arrays.toString(values));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public class MapToObjec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Map m = new HashMap();

m.put(1,”one”);

m.put(2,”two”毕简);

m.put(3,”three”手亮裤);

Object o =m.values().toArray();

for(int i=0;i

System.out.println(o);

}

}

}

//就是在map中依次存在的顺序吧

关于数据库 hash 数组下标 字母转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数据运维技术 » 掌握数据库索引技巧:hash、数组下标与字母转换 (数据库 hash 数组下标 字母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