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 深入浅出Redis源码中KV数据结构(redis源码kv)

Redis是一个基于键值(KV)对存储的内存数据库。KV数据结构是Redis中最重要的数据结构之一,也是其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关键所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浅出Redis源码中的KV数据结构,分析其实现原理和优化技巧。

Redis中的KV数据结构简介

在Redis中,每个键都对应着一个值。这个键值对就是Redis的核心数据结构之一。而这个KV对的实现方式,正是Redis最为基本的数据结构之一——字典。

Redis的字典采用哈希表作为实现方式,它根据给定的键计算出对应的哈希值,并在哈希表中寻找该键对应的哈希表节点。哈希表节点包含了三个属性:key(存储键)、value(存储值)和next(指向下一个哈希表节点)。

Redis的字典实现非常高效,它可以快速地根据键获取对应的值,并且支持高并发。在Redis中,可以通过下列API来操作字典:

dictCreate()                // 创建一个新的字典
dictAdd() // 向字典中添加一个新的键值对
dictFind() // 根据键查找其对应的哈希表节点
dictDelete() // 从字典中删除指定的键值对
dictResize() // 对字典进行扩容或缩容
dictIterator() // 新建字典的迭代器
dictReleaseIterator() // 释放字典的迭代器

深入分析Redis KV数据结构的源码实现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Redis实现KV数据结构的关键代码。

字典节点的结构体

为了在哈希表中存储键值对,Redis定义了一个dictEntry结构体,该结构体中包含指向key和value的指针,并且包含了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
void *key; // 键值
union {
void *val; // 键对应的值
uint64_t u64; // 64位无符号整型
int64_t s64; // 64位有符号整型
double d; // 双精度浮点型
} v;
struct dictEntry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 dictEntry;

字典结构体

Redis的哈希表通过字典结构体来组织节点。该结构体定义了一些指向哈希表节点的指针,以及一些表示哈希表容量和大小的参数。

typedef struct dictht {
dictEntry **table; // 哈希表节点数组
unsigned long size; // 哈希表大小
unsigned long sizemask; // 哈希表大小掩码
unsigned long used; // 已经使用的节点数目
} dictht;

typedef struct dict {
dictType *type; // 特定类型函数接口
void *privdata; // 私有数据
dictht ht[2]; // 两张哈希表,ht[0]:平时使用,ht[1]:扩容时使用
long rehashidx; // 扩容时使用,rehash进度记录,数据移动时的当前下标(从0开始)
unsigned long iterators; // 迭代器数目
} dict;

哈希表结构体

哈希表结构体 dictht定义了哈希表的桶数组,以及记录哈希表统计信息的一些参数。哈希表大小必须为2的幂次方,这样就可以通过 &(size-1)掩码来快速地计算出元素在哈希表中的下标了。

dict结构体定义了两个 dictht类型的哈希表,ht[0]代表平时使用的哈希表,ht[1]则代表扩容时使用的哈希表。在扩容时,新插入的键值对会被插入到ht[1]中,同时从ht[0]中移动数据到ht[1]中。

哈希表的扩容和缩容

哈希表的大小不足或过大都会对字典的效率产生影响。因此,Redis提供了对哈希表进行扩容和缩容的API,这是Redis哈希表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重要保障。

扩容主要是对哈希表的大小(size)进行一倍的扩展,同时将哈希表中的所有键值对重新分配到新的哈希表中。而在缩容过程中,Redis并不会立即释放删除的哈希表节点,而是将其设置为FREED状态,等待下一次扩容时被回收。

// 将字典的大小适应键值对的数量,以便达到给定的load factor 目标
static int _dictExpandIfNeeded(dict *ht)
{
if (ht->size == 0)
return dictExpand(ht, DICT_HT_INITIAL_SIZE);
if (ht->used == ht->size)
return dictExpand(ht, ht->size * 2);
return DICT_OK;
}
// 将哈希表大小扩大到大于或等于size,并保证哈希表空闲的结点空洞不会超过1
int dictExpand(dict *d, unsigned long size)
{
dictht n; /* the new hash table */
unsigned long realsize = _dictNextPower(size);

/* 如果不是rehash阶段则哈希表数组为空,执行初始化 */
if (dictIsRehashing(d)) return DICT_ERR;
/* 初始化新的哈希表结构 */
n.size = realsize;
n.sizemask = realsize - 1;
n.table = zcalloc(realsize * sizeof(dictEntry*));
if (d->ht[0].table == NULL) {
/* 表示当前哈希表为空,说明是首次调用创建哈希表 */
d->ht[0] = n;
return DICT_OK;
}

/* 如果正在rehash则将新哈希表用作ht[1],并在下次rehash过程中使用它 */
d->ht[1] = n;
d->rehashidx = 0;
return DICT_OK;
}

在Redis的实现中,每次扩容的大小为现有哈希表大小的两倍。当哈希表使用量达到总容量的50%时,就会自动触发哈希表的扩容操作。这样,即保证了哈希表的空间不会过多浪费,也保证了性能的高效。

Redis中的KV数据结构是其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核心所在。其基于哈希表实现的KV数据结构,不仅支持高效的键值查找和更新操作,并且更是基于扩容/缩容机制实现了高可用的保障。随着Redis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多,其KV数据结构的优化也将面对更多的挑战。对于一个优秀的Redis开发者来说,对于KV的深入认识是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据运维技术 » 数据结构 深入浅出Redis源码中KV数据结构(redis源码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