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Redis RDB原理(redis的rdb原理)

深入浅出Redis RDB原理

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NoSQL数据库,在实际开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Redis支持多种持久化策略,其中RDB(Redis Database Backup File)是其中一种。RDB是将Redis中的数据快照以二进制形式写入到硬盘中,以保证数据的持久化。本文将深入浅出Redis RDB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RDB的使用

在Redis中,开启RDB持久化非常简单,只需要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配置即可: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该配置表示在服务器空闲900秒(15分钟)内,如果至少有一个key被修改过,则开始备份。在服务器空闲300秒(5分钟)内,如果至少有10个key被修改过,则开始备份。在服务器空闲60秒内(1分钟),如果至少有10000个key被修改,则开始备份。也就是说,每个备份间隔时间不同,备份的数据量也不同。备份完成后,Redis会在硬盘上生成一个快照文件,以备日后恢复使用。

RDB的优点

RDB持久化的优点在于:

– 高效:使用RDB持久化可以断电恢复,所以数据是完整的,且数据恢复速度较快。

– 稳定:RDB只需要写硬盘,因此数据稳定性和一致性比较好。

– 简单:RDB只需要将内存中的数据快照写到硬盘中即可,因此实现起来较为简单。

RDB的实现原理

Redis将数据写入磁盘的过程是由后台的子进程执行的。当主进程接收到触发快照的命令时,它会调用fork()函数创建一个子进程,然后将数据库内容传递给子进程。子进程使用copy-on-write方式进行数据备份,以避免内存操作带来的问题。

具体地说,在子进程中,首先会调用rdbSaveHeader()函数写入Redis版本信息、数据类型等头信息。然后按照key-value的方式遍历数据库,把键值对写入到RDB文件中。在写完键值对之后,调用rdbSaveFooter()函数写入checksum值,该值用于检验RDB文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实现代码:

void rdbSave(struct redisClient *rdb) {
/* 1. 创建临时文件,写入redis version、head info。*/
...
/* 2. 遍历数据库,序列化每一条记录到文件中。 */
for (i = 0; i
struct redisDb *db = server.db + i;
...
/* 遍历所有键值对。 */
dictIterator *di = dictGetIterator(db->dict);
while((de = dictNext(di)) != NULL) {
...
/* 序列化某一条记录 */
rdbSaveKeyValuePr(rdb,de);
}
dictReleaseIterator(di);
}
/* 3. 根据配置写入checksum */
...
}
void rdbSaveKeyValuePr(struct redisClient *rdb, dictEntry *de) {
sds keystr;
robj key, *o = dictGetVal(de);
int rdbtype;
if (o->type == REDIS_STRING &&
!(o->encoding == REDIS_ENCODING_RAW &&
sdslen(o->ptr) == 0)) {
key = *(dictGetKey(de));
keystr = key.ptr;
rdbSaveStringKeyValuePr(rdb,keystr,o);
}
...
}

在写入过程中,Redis会进行数据压缩,即对于字符串类型的Redis对象,Redis会将值转换成整数,可以节约内存及磁盘空间。对于其他类型的Redis对象,Redis会保存对象的类型、长度等相关信息。

总结

本文着重分析了Redis RDB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可以看出Redis持久化的确是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且高效的。通过RDB,可以保证服务器在宕机或断电后数据的完整性,因此在实际开发中,建议开启RDB持久化,以保证Redis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运维技术 » 深入浅出Redis RDB原理(redis的rdb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