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节点配置如何正确使用配置文件(redis 节点配置文件)

Redis节点配置:如何正确使用配置文件

Redis 是一款高性能的 NoSQL 数据库,为了充分发挥它的性能优势,合理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而合理的配置建立在正确理解配置文件的基础上。本文将介绍 Redis 的配置文件的基础结构和各项配置的含义,帮助用户正确地使用 Redis 的配置文件。

Redis 的配置文件命名为 redis.conf。Redis 的默认配置文件位于 Redis 安装目录下,一般为 /etc/redis.conf 或 /usr/local/etc/redis.conf。下面是 Redis 的默认配置文件的全貌:

bind 127.0.0.1
protected-mode yes
port 6379
tcp-backlog 511
timeout 0
tcp-keepalive 300
daemonize no
supervised no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loglevel notice
logfile ""
databases 16
always-show-logo yes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
rdbcompression yes
rdbchecksum yes
dbfilename dump.rdb
dir ./
slave-serve-stale-data yes
slave-read-only yes
repl-disable-tcp-nodelay no
slave-priority 100
requirepass foobared
lazyfree-lazy-eviction no
lazyfree-lazy-expire no
lazyfree-lazy-server-del no
replica-announce-ip 127.0.0.1
replica-announce-port 6379

当我们需要对 Redis 的配置进行修改时,可以直接修改这个文件,然后重启 Redis 使新的配置生效。下面我们逐一介绍这个配置文件中各项配置的含义。

– bind

配置 Redis 应该监听哪个 IP 地址,一般为本机 IP 地址。默认配置文件中已经将 Redis 配置为只监听本地 IP 地址,可保证安全性。

– protected-mode

是否开启 Redis 的保护模式。保护模式会限制 Redis 对于外部的访问,只接受来自本机的请求。默认情况下开启保护模式。

– port

Redis 监听的端口号。默认为 6379。

– tcp-backlog

内核 TCP 栈中被接受但是还没有被处理或者没有被 Redis accept 函数接受的连接请求的队列的最大长度。默认值 511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足够。

– timeout

客户端空闲超时时间,默认值为 0 表示永不超时。 timeout 为 0 时, Redis 还会做一个超时限制,可以避免客户端一直占用资源。

– tcp-keepalive

TCP 连接保活时间。默认为 300 秒。

– daemonize

是否设置 Redis 为守护进程模式。默认情况下 Redis 运行在前台,用户可以通过 Ctrl-C 来中止 Redis 服务。

– supervised

在 Redis 运行模式下,如何监控 Redis 服务。默认情况下,选择 no,即不使用监控模式。

– pidfile

Redis 进程 ID 文件路径。

– loglevel

日志输出级别。Redis 支持以下 4 级日志输出:

* debug: 输出所有 Redis 完整的调试信息。

* verbose: 减少日志级别,以更少的信息输出。

* notice: 输出更少的信息,适合日常运行的 Redis 服务器。

* warning: 只输出警告信息。

– logfile

Redis 日志输出路径,默认为空字符串,表示输出到标准输出。

– databases

表示 Redis 服务最多能创建的数据库个数,默认为 16。

– always-show-logo

设置 Redis 是否显示 logo。默认值为 yes,即显示 logo。

– save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果达到一定次数的数据变化,就对 Redis 数据库进行一次快照持久化到磁盘中。save 命令的格式为 save seconds count,表示在 seconds 秒内 count 次数据变化时执行快照操作。

–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Redis 后台持久化快照进程出错时,是否要停止写入操作。默认值为 yes,即在快照失败时停止写入操作。

– rdbcompression

是否使用 RDB 文件压缩机制。默认为 yes。

– rdbchecksum

在数据持久化时,是否进行数据校验。开启数据校验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数据损坏的问题,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 dbfilename

快照文件名。默认为 dump.rdb。

– dir

快照持久化文件的保存路径。

– slave-serve-stale-data

是否在主从同步过程中允许从服务器出现数据读取延迟的情况。默认为 yes。

– slave-read-only

是否让从服务器变成只读模式。默认为 yes。

– repl-disable-tcp-nodelay

是否禁用 TCP_NODELAY 。默认为 no。

– slave-priority

从服务器的优先级。默认为 100,表示只要主服务器不中断,从服务器的在线状态不受管道限制。

– requirepass

要求客户端在执行一些指令前先使用 AUTH 指令验证密码。默认为 foobared。

– lazyfree-lazy-eviction

是否开启惰性释放空节点机制。默认为 no。

– lazyfree-lazy-expire

是否开启惰性过期(过期键不主动释放)机制。默认为 no。

– lazyfree-lazy-server-del

是否开启惰性删除服务器释放内存机制。默认为 no。

– replica-announce-ip

从服务器传播给其他从服务器、集群信息的 IP 地址。默认为 127.0.0.1。

– replica-announce-port

从服务器传播给其他从服务器、集群信息的端口号。默认为 6379。

Redis 的配置文件虽然比较复杂,但是只有理解它的含义,才能更好地发挥 Redis 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对 Redis 的配置进行调整,并在对性能和数据安全都要有充分的考虑。


数据运维技术 » Redis节点配置如何正确使用配置文件(redis 节点配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