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Redis过期机制 从源码视角解析(redis 过期源码)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的使用内存和磁盘存储的键值(Key-Value)数据库,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并且拥有极甚开发者友好的特性,比如它可以支持数据的备份以及自定义的数据类型等,Redis也为开发者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机制——过期机制,用于解决数据到期失效的问题。

一般来说,Redis中的过期机制都是用Expire这个日期属性来控制,它表示数据存活的时间。运行以下的代码,可以为Redis的键“foo”设置10秒的过期时间,代码如下:

SETEX “foo” 10 “bar”

此外,Redis还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机制来处理数据的自动过期,以便用户可以访问过期的数据。Redis的底层实现是通过一个称为Redis称为“机器人”的内部协调程序来完成的,这个机器人每秒钟会检查存储在Redis中的数据,如果发现该数据超过了它的过期时间,它就会自动删除该数据,从而实现数据自动过期。

深入分析Redis源码,我们会发现,Redis所实现的过期机制是通过一个函数TTL()来实现的,TTL()函数可以用来查询一个key所关联的过期日期,这样根据返回的数值,我们就能知道该key的存活时间以及过期时间,而其具体的实现存储在名为keys.c的文件中:

TTL()函数:

int TTL(robj *key) {

int ttl = 0;

if (server.shutdown_asap) return -1;

switch(lookupKeyWrite(server.db,key)) {

case REDIS_ERR:

ttl = -1; /* key不存在 */

break;

case REDIS_OK: {

time_t expire;

expire = getExpire(server.db,key);

/* 计算key剩余存活时间 */

ttl = (expire-time(NULL));

if (ttl

break;

}

}

return ttl;

}

从上面的源码可以看出,Redis过期机制的实现需要依赖其lookupKeyWrite()函数,该函数的作用是检查Redis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该key,如果存在,它会获取该key的过期时间,并计算出剩余存活时间,最后返回剩余存活时间。如果该key不存在,则返回-1。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Redis提供了很好的过期机制来处理数据到期失效的问题,它通过lookupKeyWrite()函数来检查是否存在该key,并获取key的过期时间,并计算出剩余存活时间,最后返回剩余存活时间,每秒钟都会检查存储在Redis中的数据是否超过过期时间,如果超过了,则自动删除数据,从而节省内存,保证服务器性能。


数据运维技术 » 分析Redis过期机制 从源码视角解析(redis 过期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