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是否需要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 (微服务 一定要不同的数据库用户吗)

随着微服务架构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微服务来构建其应用程序。由于微服务的优点,比如高可用性、松耦合、易管理等等,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视为应用程序的构建方式。

然而,在使用微服务架构来构建应用程序时,企业和开发人员需要考虑许多事情。其中之一是,是否应该在每个微服务中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

什么是微服务?

在探讨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时,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微服务。

微服务是一种构建应用程序的架构风格,它将应用程序划分为一组小的、单独的服务。每个服务都运行在其自己的进程中,并且使用轻量级的方式与其他服务通信。

它的松耦合性和可组合性,使得在使用微服务进行应用程序构建时,团队能够更加快速地迭代、构建和发布应用程序。与传统的单块应用程序相比,微服务架构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易扩展性等方面。

为什么需要不同的数据库用户?

在使用微服务架构时,每个微服务都是独立的,并且应该尽量保持独立。这意味着,每个微服务都应该能够使用其自己的数据库,而不会干扰其他微服务的数据库。

当然,在一个企业中,可能会使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来存储所有的数据。但是,即使使用了一个共享的数据库,也应该在每个微服务中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隔离。

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可以保证每个微服务的数据都是独立的,并且只能被该微服务访问。这样,即使有人不慎向一个数据库中添加了错误的数据,也只会影响到该微服务,而不会影响到其他微服务。

此外,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安全性和隐私性。数据库用户可以为每个微服务提供唯一的标识符,使得管理员和系统可以轻松地控制每个微服务访问和修改数据库的权限。

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数据审计。每个微服务都可以使用其自己的数据库用户,这样便可以轻松地跟踪每个微服务所做的操作。

如何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

在使用微服务架构时,为每个服务分配一个唯一的数据库用户是一个好习惯。然而,这也可能导致一些问题。

例如,当有许多微服务时,为每个微服务分配独立的数据库用户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如果每个微服务使用的数据库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那么维护这些数据库用户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许多企业和开发人员会选择使用一些客户端(如API网关)来封装在使用微服务时调用服务的方式。这些API网关可以使用单个数据库用户来访问一个共享的数据库,并使用它来提供所有的微服务。这样可以降低对数据库用户的维护,但也会引起一些安全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和开发人员应仔细权衡不同的配置选项。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虽然增加了管理和维护的复杂性,但也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果要使用单个数据库用户,也要确保在API网关等地方进行适当的安全性配置,避免数据泄露和其他安全问题的发生。

结论

在微服务架构中,是否应该为每个微服务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和约束,选择更佳的配置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但总体而言,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隔离性、更好的安全性和更方便的数据审计。如果配置正确,微服务架构可以提供更好的应用程序构建方式,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谈谈微服务架构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微服务是近些年被广泛提及的一个概念, 微服务架构可以理解为一个轻量级的服务治理方案, 也就是将系统的功能,通过服务的形式发布到服务器上,对服务进行组合调用,实现具体的功能,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架构风格。

微服务产生于单体应用的扩大化,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企业对软件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具体,也愈发的细致,如果通过应用程序来实现,必然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痛苦的过程,由此诞生了微服务的概念。就是 将功能发布成服务,应用程序通过调用不同的服务来实现业务, 这种设计架构称之为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在于每个服务可以有独立的团队开发,服务之间互不干涉,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由于功能被拆分到更细的粒度,有效的降低了程序的复杂程度,对硬件的需求也随之降低,但是微服务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服务调用带来的系统复杂性,服务间的依赖关系也是难以管理的,如何构建合理的服务依赖是考验架构师能力的重要依据;最后,微服务架构的部署以及跟踪也是很难的。总之, 微服务架构有着自身的应用场景以及特点,了解哪些场景适合微服务比掌握微服务的具体技术更为重要, 适当的技术用在适当的场景,才能发挥合适的价值。

微服务架构是当前更流行的技术架构,主要组件有注册中心、网关、配置中心和各种微服务模块。架构灵活、易扩展、可动态扩容。

在微服务之前,系统架构经历很长时间的演变,简述如下:

1.无架构

页面逻辑和业务逻辑混在一起,甚至页面直接访问数据库。

优点:因为没有太多的访问路径转换,效率是更高的;

缺点:没有分层,逻辑混乱,维护难,扩展难。

2.MVC

架构

单系统,表现层、逻辑层、业务层分开,各层分工协作。

优点:逻辑清晰、分工明确、易维护。

缺点:系统集中部署,属于强耦合,某些业务模块出现异常时,会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访问。

3.SOA架构

面向服务的架构,多个系统分布式部署,通过消息总线进行通讯。

优点:各个系统的业务相对独立,耦合低;

缺点:消息总线负担太重,中心化太重,接口缺乏规范。

4.微服务架构

一个系统,按照粒度规划,划分为很多的微服务,而每个微服务,对应一个具体的业务实现,并可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整个就是微服务架构。

优点:如上,架构灵活、易扩展,在实际运营时,按需扩容,集群部署。各个微服务业务互不影响,耦合性低;

缺点:开发成本高,对部署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

从技术而言,微服务已经是一个设计理念很成熟的架构,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业务场景的需要,而且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该踩的坑也基本踩完,生态系统完整,开源组件选择多多,很有一统天下的趋势,值得尝试。

但,不要为了微服务而微服务,要根据自己实际的要求去做抉择和取舍。

比较,适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

微服务是近几年技术社群讨论很多的一种软件架构方式,可以说是SOA的现代版本、 时尚 版本。不过这次浪潮不是由大公司倡导的,而是由工程师们引领的。比如,它采用工程师们熟悉的RESTful接口,而不是笨重的WebService,也不需要一大堆昂贵的中间件。

那微服务为什么流行起来?按理说它们都是让软件更加模块化,使相互之间保持松耦合,从而优化系统架构。

国内流行起来的微服务架构——RestCloud

RestCloud 为了保证服务不注册中心癿高可用性,服务不注册中心通过水平扩展癿能

力允许对服务不注册中心迚行集群配置,开在网关层做了服务癿注册癿数据缓存。

Spring Cloud Eureka 是 Spring Cloud Netflix 微服务套件中癿一部分,它基于 Netflix Eureka做了二次封装。主要负责完成微服务架极中的服务治理功能。

易用性

如果你目前使用SpringBoot开发API服务则无需修改任何代码,只需引入RestCloud配置中心的jar包即可由配置中心接管所有配置,对开发人员无任何感知,如果你使用RestBoot开发平台开发API则已经是天然集成了配置中心的客户端Jar包无需任何依赖。 如果你使用php,c#开发目前RestCloud并没有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你需要通过Rest API来接入RestCloud配置中心并自已在本地实现配置缓存管理。

稳定性

RestCloud采取全新的本地配置持久化技术,保证配置中心不会形成单点故障,因为所有的配置数据在应用则具有本地缓存和持久化技术,假定RestCloud配置中心出现故障且长时间未能恢复的情况下,应用则的程序会自动读取本地缓存配置数据. 进一步假定这时应用也刚好出现故障需要重启,则本地缓存在重启后将会消失,这时应用将自动从持久层再次读取配置数据到缓存中从而恢复运行,所以RestCloud配置中心不会出现故障后影响应用的运行,RestCloud配置中心优于目前开源的大多数配置中心解决方案。

易用性

如果你目前使用SpringBoot开发API服务则无需修改任何代码,只需引入RestCloud配置中心的jar包即可由配置中心接管所有配置,对开发人员无任何感知,如果你使用RestBoot开发平台开发API则已经是天然集成了配置中心的客户端Jar包无需任何依赖。 如果你使用php,c#开发目前RestCloud并没有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你需要通过Rest API来接入RestCloud配置中心并自已在本地实现配置缓存管理。

稳定性

RestCloud采取全新的本地配置持久化技术,保证配置中心不会形成单点故障,因为所有的配置数据在应用则具有本地缓存和持久化技术,假定RestCloud配置中心出现故障且长时间未能恢复的情况下,应用则的程序会自动读取本地缓存配置数据. 进一步假定这时应用也刚好出现故障需要重启,则本地缓存在重启后将会消失,这时应用将自动从持久层再次读取配置数据到缓存中从而恢复运行,所以RestCloud配置中心不会出现故障后影响应用的运行,RestCloud配置中心优于目前开源的大多数配置中心解决方案。

网站链接:关于微服务 一定要不同的数据库用户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数据运维技术 » 微服务:是否需要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用户? (微服务 一定要不同的数据库用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