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据库排它锁的作用与实现方式 (数据库排它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程序对于数据库的访问也越来越频繁,如何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成为了数据库开发与维护的重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库锁技术的作用愈发凸显,排它锁是其中一种关键技术,本文将从作用与实现方式两个方面探究排它锁在数据库中的应用。

一、排它锁的作用

排它锁(Exclusive Lock简称X锁),顾名思义,是在访问数据的过程中需要获取的一种互斥锁,用于加锁保护共享资源。其作用主要是在写操作进行时防止其他写操作或读操作修改或查看该数据,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举个例子,当一个用户通过应用程序连接到数据库后,如要修改一条记录,需要先开启事务,然后执行 UPDATE SQL 语句来修改数据,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其他用户也在修改该条记录,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库需要使用排它锁,让当前用户独占资源并执行操作,只有执行完毕才会释放资源。如果不进行加锁,多个用户同时对一条记录进行修改,会导致数据的混乱,从而引发各种问题。

排它锁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它保证了事务的隔离性,在某个事务中更新了某条记录,其他事务只能在该事务提交后才能读取到该记录。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等问题。

二、排它锁的实现方式

在数据库中,排它锁的实现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乐观锁和悲观锁。

1.乐观锁

乐观锁的实现方式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版本控制实现。它不会立即锁住目标资源,而是在事务提交前进行冲突检测。在修改数据时,先记录下该记录的版本号,然后提交事务时再检查该记录的版本号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就直接修改,如果发生了变化就回滚并重新执行相应的更新操作。这样,就能避免对数据进行加锁,提高并发性,但仅适用于低竞争场景。

2.悲观锁

悲观锁则采用了加锁的方式实现。在悲观锁中,如果一个事务要修改某个数据,就会直接加上排它锁,让该事务独占该资源,其他的事务如果要修改该记录就必须等待前一个事务提交并释放锁,才能获取到该资源进行操作。

悲观锁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记录锁与间隙锁。

在记录锁中,锁的范围是某条记录,锁的时间是在访问记录的时候,先在该记录上加锁,只有当该事务全部操作完毕后才释放锁。对于该方式的应用,如一个事务需要对账户表中的某一条记录进行修改时,首先获取该记录的排它锁,然后进行相应操作,其他事务只有等待此次更新后,才能获取到该记录的共享锁并访问。

在间隙锁中,锁的范围是建立在索引与记录之间的范围,例如如果某个索引范围是 10-30,那么间隙锁便可以锁定 10-30 中间的索引范围,以防止其他事务在这个范围内创建新记录,进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总而言之,排它锁在数据库中承担着关键的角色,通过实现乐观锁和悲观锁两种方式,有效避免了多用户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访问和修改可能产生的问题,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数据库update默认的是悲观锁定还是乐观锁

是悲观锁还是乐观锁,都是人们定义出来的概念,可以认为是一种思想。其实不仅仅是数据库系统中有乐观锁和悲观锁的概念,像memcache、hibernate、tair等仔岩橘都有类似的概念。

针对于不同念团的业务场景,应该选用不同的并发控制方式。所以,不要把乐观枣山并发控制和悲观并发控制狭义的理解为DBMS中的概念,更不要把他们和数据中提供的锁机制(行锁、表锁、排他锁、共享锁)混为一谈。其实,在DBMS中,悲观锁正是利用数据库本身提供的锁机制来实现的。

什么是封锁?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述它们的含义

封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顷顷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他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封锁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排它锁(Exclusive Locks,简称X锁)和共享锁(Share Locks,简称S锁)。

排它锁又称为写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他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这就保证伏局了其他事务在T释放A上的锁之前不能再读取和修改A。

共享锁又称为读锁。若缺乎让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可以读A,但在T释放A上的S锁之前不能对A做任何修改。

封锁是指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它的事带毁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基本类型:排它锁(记为X锁)、共享锁(记为S锁)

1、排它锁又称为写锁。若事务T 对数据对象A 加上X 锁,则只允许T 读取和修改A , 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 加任何悉携类蠢陆备型的锁,直到T 释放A 上的锁。

2、共享锁又称为读锁。若事务T 对数据对象A 加上S 锁,则其它事务只能再对A 加S 锁,而不能加X 锁,直到T 释放A 上的S 锁。

扩展资料:

一、封锁单元,封锁的对象可以是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物理单元。

1、逻辑单元: 属性值、属性值、元组、关系、索引项、整个索引、整个数据库等;

2、物理单元:页(数据页或索引页)、块等。

二、封锁粒度,封锁对象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例如对整个数据库加锁、对某个属性值加锁。封锁对象的大小称为封锁的粒度。封锁的粒度越大,系统中能够被封锁的对象就越少,并发度也就越小,但系统开销也越小;封锁的粒度越小,并发度越高,但开销也就越大。

三、粒度选择,选择封锁粒度时必须同时考虑开销和并发度两个因素,进行权衡,以求得更优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封锁

封锁是指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

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它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基本类型:排它锁(记为X锁)、共享锁(记为S锁)

1、排它锁又称为写锁。若事务T 对数据对象A 加上X 锁,则只允许T 读取和修改A , 其它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 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 释放A 上的锁。

2、共享锁又称为读锁。若事务T 对数据对象A 加上S 锁,则其它事务只能再对A 加S 锁,而不能加X 锁,直到T 释放A 上的S 锁。

预防死锁的方法:

(1)一次封锁法

一次封锁法要求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就不能继续执行。

一次封锁法存在的问题:降低并发度;扩大封锁范围。

一次就将以后要用到的全部数据加锁,势必扩大了封锁的范围,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并发度。

(2)顺序封锁法

顺序封锁法是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都按这个顺序实行封锁。

顺序封大脊锁法存在的问题:维护成本高握和。

数据库系统

中可封锁的数据对象极其众多,并且随数据的插入、删除等操作而不断地变化,要维护这样极多而滚皮渗且变化的资源的封锁顺序非常困难,成本很高。

数据库排它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数据库排它锁,探究数据库排它锁的作用与实现方式,数据库update默认的是悲观锁定还是乐观锁,什么是封锁?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述它们的含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数据运维技术 » 探究数据库排它锁的作用与实现方式 (数据库排它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