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的几个发展阶段 (数据库系统分哪几个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数据库系统是一种大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数据集中存储、高效查询、数据安全等特点。在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本文将从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历程和阶段入手,探讨及其特点。

一、传统数据库系统阶段

传统数据库系统阶段是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最初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早期的数据库系统采用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以及其改进的关系数据库模型。常见于商业公司,机构、等组织单位。

特点:

1. 基于层次或网状结构,管理数据时需要人为指定位置和路径,开发难度大;

2. 系统运行速度慢,查询效率低下,数据模型缺乏灵活性;

3. 数据库系统主要应用于企业级信息管理,应用场景固定且专业。

二、小型计算机和PC机阶段

小型计算机和PC机阶段是数据库系统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快速发展,小型计算机和PC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促进了数据库系统的快速发展。

特点:

1. 数据库系统变得更加普及,各类机构和个人也可以轻松使用;

2. 数据库系统运行速度明显提高,查询效率提升,并支持多种数据模型;

3. 数据库系统的专业化程度逐步降低,普及程度逐渐提高,应用范围更广。

三、大型计算机和互联网阶段

大型计算机和互联网阶段是数据库系统的第三个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和大型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场景开始产生较大的改变。

特点:

1. 数据库系统逐渐迈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领域,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2. 数据库系统将面向移动终端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和数据模型;

3. 数据库系统也将面临更严峻的安全挑战和隐私保护。

四、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是数据库系统的第四个发展阶段。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分布在多个计算机上的数据库系统的,它们可以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支持分布式事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为了解决存储容量、数据通信速度、安全性等问题而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对传统数据库系统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特点:

1. 实现虚拟数据集成,满足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数据管理和整合要求;

2. 支持分布式事务,确保分布式环境下的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3. 具有更好的可伸缩性、更高的可用性和更好的性能,可以满足各种数据处理场景。

以上是数据库系统发展的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面,数据库系统都各有发展特点,根据场景需求、处理能力、数据安全等不同侧重点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演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数据库系统的发展也会不断趋于智能化、更加灵活、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进行深入和发展。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数据库系统经历哪几个时代,每个时代有何特点?

从数据管理的灶嫌誉角度看,数据库技术到目前共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

数据库系统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特点:数据不保存,没有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不具有独立性。隐段

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文件的形者宏式已

经多样化,数据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特点:采用复杂的结构化的数据模型,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更低的冗余度,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库的发展阶段

数据库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如下的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

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 50年代中期之前,计算机的软硬件均不完善。宏竖硬件存储设备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软件方面还没有操作系统,当时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这个阶段由于还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程序员在程序中不仅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还要设计其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改变时,用户程序就必须重新编制。由于数据的组织面向应用,不同的计算程序之间不能共享数据,使得不同的应用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很难维护

应用程序

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计算机中没有支持数据管理的软件。

*数据组织面向应用,数据不能共享,数据重复。

*在程序中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数据与程序不独立。

*数据处理方式——

批处理

。 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计算机中有了专门管理数据库的软件——操作系统(文件管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如硬盘)的出现,推动了软件技术的发展,而操作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数据管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以文件为单位存储在外存,且由操作系统统一管理。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文件提供了友好界面。文件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脱钩,程序和数据分离,使数据与程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用户的程序与数据可分别存放在外存储器上,各个应用誉绝肢程序可以共享一组数据,实现了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但由于数据的组织仍然是面向程序,所以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而且数据的逻辑结构不能方便地修改和扩充,数据逻辑结构的每一点微小改变都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由于文件之间互相独立,因而它们不能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操作系统不负责维护文件之间的联系信息。如果文件之间有内容上的联系,那也只能由应用程序去处理。 6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在数据管理领域的普遍应用,人们对数据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面向企业或部门,以数据为中心组织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提供更高的数据共享能力,同时要求程序和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不涉及数据的物理结构,也不影响应用程序,以降低应用程序研制与维护的费用。数据库技术正是在这样一个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数据库技术有如下特点:

* 面向企业或部门,以数据为中心组织数据,形成综合性的数据库,为各应用共享。

* 采用一定的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不仅要描述数据本身的特点,而且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

* 数据冗余小,易修改、易扩充。不同的应用程序根据处理要求,从数据库中获取需要的数据,这样就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存储,也便于增加新的

数据结构

,便于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程序和数据有较高的独立性。

* 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口,用户可方便地开发和使用数据库。

* 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控制。

从文件系统发展到数据库系统,这在信息领域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文件系统阶段,人们在信息处理中关注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功能的设计,因此程序设计占主导地位;而在数据库方式下,数据开始占据了中心位置,数据的结构设计成为信息系统首先关心的问题,而应用程序则以既定的数据结构为基础进行设计。

大事记

1951:Univac系统使用磁带和穿孔卡片作为数据存储。

1956:IBM公司在庆世其Model 305 RAMAC中之一次引入了磁盘驱动器

1961:

通用电气

(GE)公司的Charles Bachman开发了之一个

数据库管理系统

——IDS

1969: E.F. Codd发明了

关系数据库

1973:由John J.Cullinane领导Cullinane公司开发了 IDMS——一个针对IBM主机的基于网络模型的数据库。

1976:Honeywell公司推出了Multics Relational Data Store——之一个商用关系数据库产品。

1979:Oracle公司引入了之一个商用SQL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1983:IBM推出了

DB2数据库

产品。

1985:为Procter & Gamble系统设计的之一个商务智能系统产生。

1991:W.H.“Bill” Inmon发表了”构建

数据仓库

”。 随着信息管理内容的不断扩展,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半结构化模型等),新技术也层出不穷(

数据流

,Web数据管理,

数据挖掘

等)。每隔几年,国际上一些资深的数据库专家就会聚集一堂,探讨数据库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关注的新技术焦点。过去已有的几个类似报告包括:1989年Future Directions inDBMS Research-The Laguna BeachParticipants ;1990年DatabaseSystems : Achiev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1991年W.H. Inmon 发表的《构建数据仓库》;1995年Database。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哪几个阶段

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

数据结构

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六十多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伏唯袭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

海量数据

存缺兄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

阶段、山码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常识计算机篇。

关于数据库系统分哪几个阶段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数据运维技术 » 数据库系统的几个发展阶段 (数据库系统分哪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