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I/O优化技巧与实践 (linux系统io)

I/O(Input/Output)在计算机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Linux系统I/O性能的优化不仅可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还可以提高应用程序对I/O的效率。本文将探讨Linux系统I/O优化的技巧和实践,涉及文件系统、块设备、网络等多个方面。

1. 文件系统I/O优化

1.1 使用ext4文件系统

ext4(fourth extended filesystem)是Linux常用的文件系统之一,它的出现解决了许多ext3文件系统存在的问题。相比于ext3,ext4支持更大的文件、更高的性能、更好的数据可靠性和更好的文件系统碎片管理等方面,使得它成为Linux下首选的文件系统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当前系统使用的文件系统类型:

“`

df -Th

“`

1.2 避免文件系统碎片

文件系统碎片指的是文件在磁盘中不连续存储的现象,采用传统的旋转硬盘的机器上,文件系统碎片会对I/O操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文件系统碎片需要尽可能地避免。Linux系统提供了几个工具来帮助减少文件系统碎片:

– 定期运行e2fsck检查磁盘文件系统的健康状态,矫正文件系统碎片;

– 定期运行fstrim定期清除SSD设备中未使用的数据块,从而避免碎片。

1.3 选择适合的文件系统缓存策略

文件系统缓存是一种提高文件访问速度的技术,在Linux系统中,文件系统缓存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 writeback:延迟写入数据,减少I/O操作次数;

– writethrough:每次写操作,都要把数据写入磁盘;

– none:禁用文件系统缓存,所有数据操作均通过调用read和write系统调用进行。

通常情况下,writeback是最常用的文件系统缓存策略。但在一些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比较高的场景下,如数据库应用,可以考虑选用writethrough策略,以保证数据操作的一致性。

2. 块设备I/O优化

块设备I/O性能的优化通常需要通过调整磁盘调度器、更改内核IO调度器、使用高效的存储介质等方式进行。

2.1 调整磁盘调度器

磁盘调度器是影响块设备I/O性能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Linux系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磁盘调度器,包括CFQ、Noop、Deadline等。不同的磁盘调度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性能表现。因此,在具体进行调优时,可以依据实际应用需要选择适合的磁盘调度器。

2.2 更改内核IO调度器

内核IO调度器是负责对应用程序的I/O请求进行调度的核心组件,其目的是让每个应用程序都能够得到公平的I/O服务,保证系统性能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修改内核IO调度器中的一些参数,来更改调度策略和权重的分配,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2.3 使用高效的存储介质

传统旋转硬盘和固态硬盘的I/O操作时间较长,而使用高效的存储介质可以有效地提高I/O操作的速度。例如,通过使用NVMe SSD、RD等存储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块设备I/O性能。

3. 网络I/O优化

网络I/O性能优化的目标是尽量减少等待时间、降低延迟和提升系统吞吐量,以提高应用程序性能。以下是一些优化技巧:

3.1 调整TCP参数

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在网络通信中扮演中重要的角色。在Linux系统中,TCP协议有一些可配置参数,可以通过修改这些参数来优化网络I/O性能。例如,可以通过下述命令查看当前系统中TCP协议的相关参数:

“`

sysctl -a | grep net.ipv4.tcp

“`

3.2 调整网络接口的设置

Linux系统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接口,如网卡、lo回环接口等。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调整网络接口的相关参数,来提高网络I/O性能。

3.3 使用异步I/O技术

异步I/O技术是一种高效的I/O处理方式,它可以使应用程序在等待I/O操作完成的同时继续执行其他任务。在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使用asyncio、epoll等异步I/O框架来实现异步I/O。

综上所述,Linux系统I/O优化技巧和实践非常重要,可以明显提高应用程序性能,增强用户体验,特别是在大规模高并发、大数据等场景下,效果尤为显著。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优化策略和工具,以获得更佳的效果。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如何查看Linux下进程的IO活动状况 00 Hey,Linux

前段时间,几台测试服务器的Web应用响应速度非常慢,系统负载也比较高,> 10, 但CPU和内存却很闲,于是怀疑是磁盘的性能瓶颈,通过vmstat和iostat看到IO的读写量非常大,尤其是用iostat -x 1命令可以很直观的看到IO的使用率一直在100%。

但究竟是什么进程导致的高IO呢,由于每台服务器上都有JBoss和MySQL的存在,JBoss会不停的产生很多小的数据文件和生成文本数据库的数据,而MySQL则会不停的从Master同步新的数据。因此我们怀疑是这两个进程导致的高IO,通过停止了JBoss和MySQL之后,IO立刻降为0%. 但我们还是不能确定谁是主因,于是寻找可以查看特定进程IO的方法。

最后,找到了两个方法可以查看进程IO的活动状况。

1. 之一个方法是通过一个python脚本来实现。

方法是将以下内容另存为一个叫io.py的脚本中,然后直接以root身份执行脚本,就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信息(由于我们已经通过升级到SSD硬盘解决了MySQL的IO问题,所戚枝伏以不能提供关于MySQL的截图了),其中出现次数最多,数据更大的进程,就是导致高IO的高携主因。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这个脚本并不能显示进程在每一秒的准确的IO读写。

# vim io.py

# chmod +x io.py

# ./io.py

#!/usr/bin/python

# Monitoring per-process disk I/O activity

# written by

import sys, os, time, signal, re

class DiskIO:

def __init__(self, pname=None, pid=None, reads=0, writes=0):

self.pname = pname

self.pid = pid

self.reads = 0

self.writes = 0

def main():

argc = len(sys.argv)

if argc != 1:

print “搭则usage: ./iotop”

sys.exit(0)

if os.getuid() != 0:

print “must be run as root”

sys.exit(0)

signal.signal(signal.SIGINT, signal_handler)

os.system(‘echo 1 > /proc/sys/vm/block_dump’)

print “TASKPIDREAD WRITE”

while True:

os.system(‘dmesg -c > /tmp/diskio.log’)

l =

f = open(‘/tmp/diskio.log’, ‘r’)

line = f.readline()

while line:

m = re.match(\

‘^(\S+)\((\d+)\): (READ|WRITE) block (\d+) on (\S+)’, line)

if m != None:

if not l:

l.append(DiskIO(m.group(1), m.group(2)))

line = f.readline()

continue

found = False

for item in l:

if item.pid == m.group(2):

found = True

if m.group(3) == “READ”:

item.reads = item.reads + 1

elif m.group(3) == “WRITE”:

item.writes = item.writes + 1

if not found:

l.append(DiskIO(m.group(1), m.group(2)))

line = f.readline()

time.sleep(1)

for item in l:

print “%-10s %10s %10d %10d” % \

(item.pname, item.pid, item.reads, item.writes)

def signal_handler(signal, frame):

os.system(‘echo 0 > /proc/sys/vm/block_dump’)

sys.exit(0)

if __name__==”__main__”:

main()

2. 另一个方法是将Linux的内核升级到 >=2.6.20,然后安装一个iotop软件来实现。

不过这种改动并不适用于生产环境,因为在RHEL5.6和5.7上,内核都在 2.6.20以下。但是它所显示的结果是非常准确的,所以对于新上线的机器以及测试环境,非常值得一试,具体方法如下:

下载和升级新内核(>=2.6.20),编译时打开 TASK_DELAY_ACCT 和 TASK_IO_ACCOUNTING 选项。

解压内核后进入配置界面:

# wget

# tar jxvf linux-2.6.39.tar.gz

# mv linux-2.6.39 /usr/src/

# cd /usr/src/linux-2.6.39

# make oldconfig //使用make oldconfig可以继承老的kernel的配置,为自己的配置省去很多麻烦。

# make menuconfig

把General setup – Enable per-task storage I/O accounting这个选项选上。

# vim .config

将#CONFIG_SYSFS_DEPRECATED_V2 is not set的注释去掉的,将其改为y,即修改为CONFIG_SYSFS_DEPRECATED_V2=y。

保存内核后编译内核:

# make

# make modules

# make modules_install

# make install

修改默认以新的内核启动:

# vi /boot/grub/grub.conf

default=0

将新的内核配置文件复制到/boot目录:

# cp /usr/src/linux-2.6.39/.config /boot/config-2.6.39

重启服务器:

# reboot

# uname –r

2.6.39

重启完成后确认内核版本是否正确。

源码安装iotop所需的Python 2.7.2(>= 2.5):

# wget

# tar xzvf Python-2.7.2.tgz

# cd Python-2.7.2

# ./configure

# make; make install

下载并安装iotop:

# wget

# tar -xjvf iotop-0.4.4.tar.bz2

# cd iotop-0.4.4

# python setup.py build

# python setup.py install

然后就可以使用iotop看到如下图所示的信息:

linux系统io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linux系统io,Linux系统I/O优化技巧与实践,如何查看Linux下进程的IO活动状况 00 Hey,Linux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数据运维技术 » Linux系统I/O优化技巧与实践 (linux系统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