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编写UDP服务器的基础教程 (c udp服务器)

UDP是一种传输协议,可用于在网络上发送数据。创建UDP服务器时,需要写C语言代码,以便处理数据的传输。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使用UDP在C语言中创建服务器。

UDP服务器的基本流程

UDP服务器的基本流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

1. 创建套接字(socket)

套接字是编写UDP服务器的之一步。使用socket()函数创建一个网络套接字。这个套接字的类型是SOCK_DGRAM,表示它是用于UDP通信的。

“`

#include

int socket(int domn, int type, int protocol);

“`

这里的domn通常设置为AF_INET,表示IPv4地址族。type应该设置为SOCK_DGRAM,protocol可以设置为0,表示默认协议。

2. 绑定(bind)套接字

创建了套接字之后,接下来需要将它绑定到一个端口上,以便在网络上接收数据包。使用bind()函数将套接字和一个特定的网络地址结构绑定。

“`

#include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这里的sockfd是之前创建的套接字,addr是一个struct sockaddr类型的指针,表示要绑定的地址,addrlen表示地址结构体的长度。

3. 接收数据

一旦套接字被绑定到端口上,就可以开始接收数据包。使用recvfrom()函数读取数据包。

“`

#include

ssize_t recvfrom(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src_addr, socklen_t *addrlen);

“`

这里的sockfd是之前创建的套接字,buf是一个指向接收缓冲区的指针,len表示接收缓冲区的大小,flags可以设置为0,src_addr和addrlen表示发送方的地址和长度。recvfrom()函数将在此处阻塞,直到有数据包到达为止。

4. 处理数据

一旦收到数据包,服务器将处理这些数据。处理的方式取决于服务器的具体实现。例如,可以将数据包写入日志文件,解析数据包中的数据并进行其他操作等。

5. 回复客户端

服务器可以根据需要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包。使用sendto()函数将数据包发送回客户端。

“`

#include

ssize_t sendto(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const struct sockaddr *dest_addr, socklen_t addrlen);

“`

这里的sockfd是之前创建的套接字,buf是指向要发送数据的指针,len表示要发送的数据大小,flags可以设置为0,dest_addr和addrlen表示要发送到的目标地址和长度。

6. 关闭套接字

当服务器的工作完成后,应该使用close()函数关闭套接字。

“`

#include

int close(int fd);

“`

这里的fd是之前创建的套接字。

C语言UDP服务器示例

下面是一个基本的C语言UDP服务器示例: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ORT 8080

#define MAXLINE 1024

int mn()

{

int sockfd;

char buffer[MAXLINE];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 cliaddr;

if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perror(“socket creation fled”);

exit(EXIT_FLURE);

}

memset(&servaddr, 0, sizeof(servaddr));

memset(&cliaddr, 0, sizeof(cliaddr));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servaddr.sin_port = htons(PORT);

if (bind(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servaddr, sizeof(servaddr))

perror(“bind fled”);

exit(EXIT_FLURE);

}

int len, n;

len = sizeof(cliaddr);

while (1) {

n = recvfrom(sockfd, (char *)buffer, MAXLINE, MSG_WTALL, ( struct sockaddr *) &cliaddr, &len);

buffer[n] = ‘\0’;

printf(“Received : %s\n”, buffer);

sendto(sockfd, (const char *)buffer, strlen(buffer), MSG_CONFIRM, (const struct sockaddr *) &cliaddr, len);

printf(“Hello message sent.\n”);

}

close(sockfd);

return 0;

}

“`

这个示例中,服务器监听在端口8080上。它创建了一个UDP套接字,并将其绑定到端口8080上。然后,使用recvfrom()函数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包。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然后使用sendto()函数向客户端发送回复。示例不断执行循环,以不断接收来自客户端的数据包。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如何搭建udp echo server

很简升详细的Windows 2023 Server下搭建DHCP与正乱WINS服举咐档务器教程

具体配置过程:

1、打开STM32CubeMX,并选择好相应的芯片。文中的芯片为STM32F207VCT6,选择后如下图:

2、配置RCC时钟、ETH、PA8以及使能LWIP;

由于此处我们的开发板硬件上为RMII方式,因此选择ETH-RMII,若有同志的开发板为MII方式,请参考MII的配置方法,此处只针对RMII;

RCC选择外部时钟源,另外勾选MCO1,软件会自动将PA8配置为MCO1模式,该引脚对于RMII方式很渗虚重要,用于为PHY芯片提供50MHz时钟;

使能LWIP;

3、时钟树的相关配置,必须保证MCO1输出为50Mhz,如果这个频率不对会导致PHY芯片无法工作;

我这里因为芯片为207VCT6,为了使MCO1输出为50Mhz,做了PLL倍频参数的一些调整,总体如下:(同志们配置时可根据自己的芯片灵活配置,但需保证MCO1的输出为50Mhz)

4、ETH、LWIP、RCC相关参数设置;

至此,比较重要的都在前面了,但是还有一点仍需要注意,即PA8引脚输出速度,几次不成功都是因为这个引脚没注意。

后续的参数设置可以根据同志们自己的需求分别设置,这里给出我的设置供参考;

ETH参数保持默认,但中断勾选一下;

LWIP参数设置如下:(因为我这里是配置UDP服务器,IP选择静态分配)

5、生成工程,做最后的函数修改;

给生成的工程添加UDP服务器的初始化以及端口绑定等相关函数;

我这里直接将之前的官方例程中的UDP服务器文件加进来,如下:

之后将.c文件添加到用户程序,主函数添加Udp的.h头文件;如下:(udp文件的具体内容在后面给出)

6、主函数还需要添加一下几个函数,在这里不对函数作用及实现原理讲解,仅做添加说明含好。

附:udp_echoserver相关文件内容(该文件为官方的示例程序,版权归官方,此处做谈喊铅转载)

udp_echoserver.c的内容如下:

/* Includes*/

#include “main.h”

#include “lwip/pbuf.h”

#include “lwip/udp.h”

#include “lwip/tcp.h”

#include

#include

/* Private typedef—-*/

/* Private define—–*/

#define UDP_SERVER_PORT 7 /* define the UDP local connection port */

#define UDP_CLIENT_PORT 7 /* define the UDP remote connection port */

/* Private macro——*/

/* Private variables–*/

/* Private function prototypes——*/

void udp_echoserver_receive_callback(void *arg, struct udp_pcb *upcb, struct pbuf *p, const ip_addr_t *addr, u16_t port);

/* Private functions–*/

/**

* @brief Initialize the server application.

* @param None

* @retval None

*/

void udp_echoserver_init(void)

{

struct udp_pcb *upcb;

err_t err;

/* Create a new UDP control block */

upcb = udp_new();

if (upcb)

{

/* Bind the upcb to the UDP_PORT port */

/* Using IP_ADDR_ANY allow the upcb to be used by any local interface */

err = udp_bind(upcb, IP_ADDR_ANY, UDP_SERVER_PORT);

if(err == ERR_OK)

{

/* Set a receive callback for the upcb */

udp_recv(upcb, udp_echoserver_receive_callback, NULL);

}

}

}

/**

* @brief This function is called when an UDP datagrm has been received on the port UDP_PORT.

* @param arg user supplied argument (udp_pcb.recv_arg)

* @param pcb the udp_pcb which received data

* @param p the packet buffer that was received

* @param addr the remote IP address from which the packet was received

* @param port the remote port from which the packet was received

* @retval None

*/

void udp_echoserver_receive_callback(void *arg, struct udp_pcb *upcb, struct pbuf *p, const ip_addr_t *addr, u16_t port)

{

/* Connect to the remote client */

udp_connect(upcb, addr, UDP_CLIENT_PORT);

/* Tell the client that we have accepted it */

udp_send(upcb, p);

/* free the UDP connection, so we can accept new clients */

udp_disconnect(upcb);

/* Free the p buffer */

pbuf_free(p);

}

udp_echoserver.h的内容如下:

#ifndef __ECHO_H__

#define __ECHO_H__

void udp_echoserver_init(void);

#endif /* __MINIMAL_ECHO_H */

7、至此,所有的工作完成,编译工程,下载至开发板。由于udp_echoserver中绑定的端口号为7,这里我们通过测试工具测试网络的功能,

VC实现最简单的UDP通信

作者:张晓明 杨建华 钱名海时间:出处:PCVC责任编辑:方舟 在Windows 95环境下,基于TCP/IP协议,用Winsock完成了话音的一端—端传输

摘要:在Windows 95环境下,基于TCP/IP协议,用Winsock完成了话音的端到端传输。采用双套接字技术,阐述了主要函数的使用要点,以及基于异步选择机制的应用方法。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程序。

一、引言

Windows 95作为微机的操作系统,已经完全融入了网络与通信功能,不仅可以建立纯Windows 95环境下的“对等网络”,而且支持多种协议,如TCP/IP、IPX/SPX、NETBUI等。在TCP/IP协议组中,TPC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义,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全双工的字节流服务,具有确认、流控制、搏缺敬多路复用和同步等功能,适于数据传输。UDP协议则是无连接的,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各分组在系统中独立传送。它不能保证分组的先后顺序,不进行分组出错的恢复与重传,因此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但是,它提供高传输效率的数据报服务,适于实时的语扮巧音、图像传输、广播消息等网络传输。

Winsock接口为进程间通信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它不但能用于同一机器中的进程之间通信,而且支持网络通信功能。随着Windows 95的推出。Winsock已经被正式集成到了Windows系统中,同时包括了16位和32位的编程接口。而Winsock的开发工具也可以在Borland C++4.0、Visual C++2.0这些C编译器中找到,主要由一个名为winsock.h的头文件和动态连接库winsock.dll或wsodk32.dll组成,这两种动态连接库分别用于Win16和Win32的应用程序。

本文针对话音的全双工传输要求,采用UDP协议实现了实时网络通信。使用VisualC++2.0编译环境,其动态连接库名为wsock32.dll。

二、主要函数的使用要点

通过建立双套接字,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全双工网络通信。

1.套接字建立函数:

SOCKET socket(int family,int type,int protocol)

对于UDP协基慎议,写为:

SOCKRET s;

s=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或s=socket(AF_INET,SOCK_DGRAM,IPPROTO_UDP)

为了建立两个套接字,必须实现地址的重复绑定,即,当一个套接字已经绑定到某本地地址后,为了让另一个套接字重复使用该地址,必须为调用bind()函数绑定第二个套接字之前,通过函数setsockopt()为该套接字设置SO_REUSEADDR套接字选项。通过函数getsockopt()可获得套接字选项设置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套接字所对应的端口号不能相同。 此外,还涉及到套接字缓冲区的设置问题,按规定,每个区的设置范围是:不小于512个字节,大大于8k字节,根据需要,文中选用了4k字节。

2.套接字绑定函数

int bind(SOCKET s,struct sockaddr_in*name,int namelen)

s是刚才创建好的套接字,name指向描述通讯对象的结构体的指针,namelen是该结构体的长度。该结构体中的分量包括:IP地址(对应name.sin_addr.s_addr)、端口号(name.sin_port)、地址类型(name.sin_family,一般都赋成AF_INET,表示是internet地址)。

(1)IP地址的填写方法:在全双工通信中,要把用户名对应的点分表示法地址转换成32位长整数格式的IP地址,使用inet_addr()函数。

(2)端口号是用于表示同一台计算机不同的进程(应用程序),其分配方法有两种:1)进程可以让系统为套接字自动分配一端口号,只要在调用bind前将端口号指定为0即可。由系统自动分配的端口号位于1024~5000之间,而1~1023之间的任一TCP或UDP端口都是保留的,系统不允许任一进程使用保留端口,除非其有效用户ID是零(超级用户)。

2)进程可为套接字指定一特定端口。这对于需要给套接字分配一众所端口的服务器是很有用的。指定范围为1024和65536之间。可任意指定。

在本程序中,对两个套接字的端口号规定为2023和2023,前者对应发送套接字,后者对应接收套接字。

端口号要从一个16位无符号数(u_short类型数)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使用htons()函数。

根据以上两个函数,可以给出双套接字建立与绑定的程序片断。

//设置有关的全局变量

SOCKET sr,ss;

HPSTR sockBufferS,sockBufferR;

HANDLE hSendData,hReceiveData;

DWROD dwDataSize=1024*4;

struct sockaddr_in therel.there2;

#DEFINE LOCAL_HOST_ADDR 200.200.200.201

#DEFINE REMOTE_HOST-ADDR 200.200.200.202

#DEFINE LOCAL_HOST_PORT 2023

#DEFINE LOCAL_HOST_PORT 2023

//套接字建立函数

BOOL make_skt(HWND hwnd)

{

struct sockaddr_in here,here1;

ss=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sr=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if((ss==INVALID_SOCKET)||(sr==INVALID_SOCKET))

{

MessageBox(hwnd,“套接字建立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here.sin_family=AF_INET;

here.sin_addr.s_addr=inet_addr(LOCAL_HOST_ADDR);

here.sin_port=htons(LICAL_HOST_PORT);

//another socket

herel.sin_family=AF_INET;

herel.sin_addr.s_addr(LOCAL_HOST_ADDR);

herel.sin_port=htons(LOCAL_HOST_PORT1);

SocketBuffer();//套接字缓冲区的锁定设置

setsockopt(ss,SOL_SOCKET,SO_SNDBUF,(char FAR*)sockBufferS,dwDataSize);

if(bind(ss,(LPSOCKADDR)&here,sizeof(here)))

{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绑定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setsockopt(sr SQL_SOCKET,SO_RCVBUF|SO_REUSEADDR,(char FAR*)

sockBufferR,dwDataSize);

if(bind(sr,(LPSOCKADDR)&here1,sizeof(here1)))

{

MessageBox(hwnd,“接收套接字绑定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return(TRUE);

}

//套接字缓冲区设置

void sockBuffer(void)

{

hSendData=GlobalAlloc(GMEM_MOVEABLE|GMEM_SHARE,dwDataSize);

if(!hSendData)

{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缓冲区定位失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return;

}

if((sockBufferS=GlobalLock(hSendData)==NULL)

{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缓冲区锁定失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GlobalFree(hRecordData;

return;

}

hReceiveData=globalAlloc(GMEM_MOVEABLE|GMEM_SHARE,dwDataSize);

if(!hReceiveData)

{

MessageBox(hwnd,”“接收套接字缓冲区定位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return;

}

if((sockBufferT=Globallock(hReceiveData))=NULL)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缓冲区锁定失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GlobalFree(hRecordData);

return;

}

{

3.数据发送与接收函数;

int sendto(SOCKET s.char*buf,int len,int flags,struct sockaddr_in to,int

tolen);

int recvfrom(SOCKET s.char*buf,int len,int flags,struct sockaddr_in

fron,int*fromlen)

其中,参数flags一般取0。

recvfrom()函数实际上是读取sendto()函数发过来的一个数据包,当读到的数据字节少于规定接收的数目时,就把数据全部接收,并返回实际接收到的字节数;当读到的数据多于规定值时,在数据报文方式下,多余的数据将被丢弃。而在流方式下,剩余的数据由下recvfrom()读出。为了发送和接收数据,必须建立数据发送缓冲区和数据接收缓冲区。规定:IP层的一个数据报更大不超过64K(含数据报头)。当缓冲区设置得过多、过大时,常因内存不够而导致套接字建立失败。在减小缓冲区后,该错误消失。经过实验,文中选用了4K字节。

此外,还应注意这两个函数中最后参数的写法,给sendto()的最后参数是一个整数值,而recvfrom()的则是指向一整数值的指针。

4.套接字关闭函数:closesocket(SOCKET s)

通讯结束时,应关闭指定的套接字,以释与之相关的资源。

在关闭套接字时,应先对锁定的各种缓冲区加以释放。其程序片断为:

void CloseSocket(void)

{

GlobalUnlock(hSendData);

GlobalFree(hSenddata);

GlobalUnlock(hReceiveData);

GlobalFree(hReceiveDava);

if(WSAAysncSelect(ss,hwnd,0,0)=SOCKET_ERROR)

{

MessageBos(hwnd,“发送套接字关闭失败!”,“”,MB_OK);

return;

}

if(WSAAysncSelect(sr,hwnd,0,0)==SOCKET_ERROR)

{

MessageBox(hwnd,“接收套接字关闭失败!”,“”,MB_OK);

return;

}

WSACleanup();

closesockent(ss);

closesockent(sr);

return;

}

三、Winsock的编程特点与异步选择机制

1 阻塞及其处理方式

在网络通讯中,由于网络拥挤或一次发送的数据量过大等原因,经常会发生交换的数据在短时间内不能传送完,收发数据的函数因此不能返回,这种现象叫做阻塞。Winsock对有可能阻塞的函数提供了两种处理方式:阻塞和非阻塞方式。在阻塞方式下,收发数据的函数在被调用后一直要到传送完毕或者出错才能返回。在阻塞期间,被阻的函数不会断调用系统函数GetMessage()来保持消息循环的正常进行。对于非阻塞方式,函数被调用后立即返回,当传送完成后由Winsock给程序发一个事先约定好的消息。

在编程时,应尽量使用非阻塞方式。因为在阻塞方式下,用户可能会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中试图关闭程序,因为消息循环还在起作用,所以程序的窗口可能被关闭,这样当函数从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中返回时,主程序已经从内存中删除,这显然是极其危险的。

2 异步选择函数WSAAsyncSelect()的使用

Winsock通过WSAAsyncSelect()自动地设置套接字处于非阻塞方式。使用WindowsSockets实现Windows网络程序设计的关键就是它提供了对网络事件基于消息的异步存取,用于注册应用程序感兴趣的网络事件。它请求Windows Sockets DLL在检测到套接字上发生的网络事件时,向窗口发送一个消息。对UDP协议,这些网络事件主要为:

FD_READ 期望在套接字收到数据(即读准备好)时接收通知;

FD_WRITE 期望在套接字可发送数(即写准备好)时接收通知;

FD_CLOSE 期望在套接字关闭时接电通知

消息变量wParam指示发生网络事件的套接字,变量1Param的低字节描述发生的网络事件,高字包含错误码。如在窗口函数的消息循环中均加一个分支:

int ok=sizeof(SOCKADDR);

case wMsg;

switch(1Param)

{

case FD_READ:

//套接字上读数据

if(recvfrom(sr.lpPlayData,dwDataSize,0,(struct sockaddr FAR*)&there1,

(int FAR*)&ok)==SOCKET_ERROR0

{

MessageBox)hwnd,“数据接收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case FD_WRITE:

//套接字上写数据

}

break;

在程序的编制中,应根据需要灵活地将WSAAsyncSelect()函灵敏放在相应的消息循环之中,其它说明可参见文献。此外,应该指出的是,以上程序片断中的消息框主要是为程序调试方便而设置的,而在正式产品中不再出现。同时,按照程序容错误设计,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容错处理函数。程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都将由该函数进行处理,依据错误的危害程度不同,建立几种不同的处理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双方通话的顺利和可靠。

四、结论

关于c udp服务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数据运维技术 » C语言编写UDP服务器的基础教程 (c udp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