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数据库」:记录地球变迁,预测未来天气趋势。 (气候数据库)

“气候数据库”:记录地球变迁,预测未来天气趋势。

气候变化正在迅速地改变地球。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人们对于地球的未来更加担忧。为了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预测未来天气趋势,科学家们创建了一种名为“气候数据库”的工具。

气候数据库是一个集成的数字化计算系统,用于收集、组织和记录来自全球各地的气象数据和天气预报信息。它的作用不仅仅是记录过去的天气情况,更是提供了一个全球性、长期性的气候趋势预测工具,使气象学家和气候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

气候数据库的功能不仅局限于记录数据,它更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分析气象数据,提高预测准确度。通过各大气象 agencies、卫星监测等渠道获取到的数据,包括大气压、温度、湿度、风速等多种指标,都会被输入到气候数据库中,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的气温、降雨量、海平面上升速度等天气现象。这些数据是全球气象预测和决策过程中最关键的信息之一。

随着气候数据库的持续发展,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和预测未来趋势。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温度稳步上升,并且不断破纪录地升高。气候数据库中的数据也显示,一些地区的极端天气事件在过去几年中显著增加。例如,热浪、极端降雨、暴风雪等天气现象都比以前更频繁地出现。这些数据也显示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动物和波动性农业的潜在影响。

同时,气候数据库还提供了可持续性规划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信息。它可以帮助各国和私营企业更好地规划和实施可持续的气候变化响应策略,从而在未来气候变化方面变得更加强大、具有韧性。

通过气候数据库这样实用的工具,人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天气趋势,更准确地评估气候变化的影响,制定出更加有效、科学的气候变化应对措施。随着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气候数据库也必将发挥着更加关键的作用。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系统数据库和模型库设计

(一)系统数据库类型

数据库是整个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基础,是系统开发设计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在数据形式上,系统数据库包括两大块:一是空间数据库,二是属性数据库。目前的空间数据技术已从以MapInfo为代表的混合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发展到以ArcInfo的Coverage为代表的拓展型数据库。鉴于农用地分等属性数据量庞大,为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检索的速度,本研究采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管理的模式,依据关键字段进行绑定,进行科学索引,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动态链接和高效整合。

1.空间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全省13个省辖市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经变更调绘形成以2023年为基准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现行的土地分类标准按八大类分类进行信息提取并分层存储,系统分别存储为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等图层。

(2)全省土壤类型图层:以土属为分类单位,比例尺为1:20万。

(3)1996年和2023年全省行政区划图层:在行政区划中精确到乡镇级别,分别提取存储了市名图层、县(区)名图层、乡(镇)名图层、全省行政界线图层、市级行政界线图层、县(区)级行政界线图层、乡(镇)级行政界线图层。

(4)评价单元图层:通过GIS空间叠加功能,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和土壤类型图叠加产生的评价单元图层,建立分等评价单元数据库。

2.属性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属性数据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壤属性数据: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为基础,结合全省土壤监测样点数据,建立土壤质量状况数据库,最小单位为土种,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耕层厚度、障碍层深度、水土侵蚀程度、盐渍化程度数据。

(2)农田水利环境数据:建立了1996~2023年间各乡镇农田水利环境基础数据库,包括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数据。

(3)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立了全省13个省辖市的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经变更调绘形成的以2023年为基准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区分耕地中的详细用地类型差异,标示水田、旱地、荒草地等纳入本次评价范围的用地内容。

(4)全省搭禅地形地貌数据库。

(5)农业区划数据:输入了江苏省农业区划数据,把江苏全省划分为6大区划,以乡镇为最小级别,建立全省乡镇的区划归属数据库。

(6)农业耕作制度数据:建立了全省各市、县、乡镇的农业耕作制度数据库,包括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播种空间分布状况数裂枝岩据库。

(7)光温生产潜力数据:建立了全省各市、县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数据库。

(8)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996~2023年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库。

(9)作物产量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996~2023年的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数据库。

(10)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2023年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数据库。

从数据格式上分,数据库又可分为:①图件数据库:指空间数据以及绑定在空间数据上的相关属性数据,本次江苏省农用地分等建立了以分等单元为记录的属性数据库,并通过关键字段与空间数据关联;②分类统计数据库:包括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的1996~2023年指定作物产量统计数据和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的2023年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统计数据。

(二)系统数据库管理模肆御式

为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同时提高索引速度,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数据文件采用普遍的目录树形式进行管理,按省-市-县行政体系分别存储相关数据。全省建立13个省辖市分目录,分目录下按照各自所含的县(区)建立子目录。根据目前行政管理体系现状,基础资料大多来源于县级行政单位,因此采用县(区)为基本行政单位较为合理,在保证资料来源的同时,也利于资料的分类归档存储。其相对应的空间图件数据也按精度要求分割到县级行政单位,既能减少系统调用数据的吞吐量,同时也满足了系统的精度需求。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文本数据按照各自所属的行政级别归类存储,同时设立数据文件管理器进行目录文件的索引管理,见图3-86。

图3-86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数据文件管理模式图

(三)系统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决定了数据之间的调用及接口关系,清晰的逻辑调用关系和统一的数据接口格式有利于数据的组织、管理、调用。

1.空间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以矢量图件的形式存在,以分图层的方式管理,包括了全省行政界线、土壤类型、按八大类分别提取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等单元等图层。其中,分等单元图层作为农用地分等的基础,考虑到图层本身信息量大,可能影响到系统运行效率,因此所在图层的属性表中只保留了ID字段,通过ID字段与外部属性库绑定,实现分等单元与外部属性库一一对应关系。ID字段是本图层的特征代码,表征了单元的唯一性,能体现出单元的图上位置和行政归属。《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为本研究分等单元代码的编码依据;本研究有1996年和2023年两套行政区划工作底图,为此分等单元特征代码共设14位,依次为江苏省代码(2位)-市代码(2位)-2023年县或区代码(2位)-2023年乡镇代码(2位)-1996年县或区代码(2位)-1996年乡镇代码(2位)-分等单元号(2位)。其中,省、市、县(区)的行政代码按国家统一代码,乡镇级代码在县(区)范围内根据划分分等单元的需要依次编码;分等单元编号的原则是不破乡镇界,即单元号是在同一乡镇内部自行编码。示例:,指1996年江苏(32)南京(01)市江宁县(21)由于2023年行政调整变更为南京(01)的江宁区(15)。按行政体系分级编码的优点是有利于空间查询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求按行政级别分类汇总统计数据。

2.属性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优点是结构清晰明了,数据的更新维护方便,通过索引能优化数据库,建立快速的查询浏览(表3-26~表3-30)。

表3-26 行政代码数据结构表

表3-27 土壤属性数据结构表

表3-28 农田水利设施数据结构表

表3.29 指定农作物投入-产出数据结构表

表3-30 农业耕作制度及农业区划表

(四)系统模型库

系统以《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中的相关技术方法和计算模型为基础,在模型库中预先内置了分等计算模型。模型库是动态,它允许专家根据情况动态调整计算模型形式及其参数。系统主要模型的数学计算公式如下:

(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值(C

lij

)计算公式见式(3-11)。

(2)样点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

lj

´——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Y

j

——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

Y

j,max

——第j种指定作物更大标准粮单产。

(3)等值区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

lj

——等值区内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K

lj

´——参与计算的同一等值区内合格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n——排除异常数据后参与计算的样点的个数。

(4)样点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

cj

′——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Y

j

——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

C

j

——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成本;

A

j

——第j种指定作物更高“产量-成本”指数。

(5)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

cj

——等值区内土地经济系数;

K

cj

´——参与计算的同一等值区内合格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n——排除异常数据后参与计算的样点的个数。

(6)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

i

)计算公式见式(3-12)和式(3-13)。

(7)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

i

)计算公式见式(3-14)和式(3-15)。

(8)农用地经济等指数(G

i

)计算公式见式(3-16)和式(3-17)。

地理数据库的解释

地理数据库的解释

地理拿悔渗信息的 计算 机存储和处理系统的总称。地理数据通过数字处理系统和文件消脊处理系统存入计算机,形成地理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中最 重要 的数据 基础 ,应 用于 地理过程、地理环境分析评价和制图。

词语分解

地理的解释 见;地理学;详细解释.土地、 山川 等的环境 形势 。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 自然 环境及物产、 交通 、居民点等 社会 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易·系辞上》前仿:“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孔颖达 疏:“ 数据库的解释 计算机存储器中合理 组织 的,可供计算机使用的相关数据的。这些数据很少重复,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可为多个用户所 共享 。

关于气候数据库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数据运维技术 » 「气候数据库」:记录地球变迁,预测未来天气趋势。 (气候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