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Redis缓存秒抵挡30秒(redis缓存30秒)

让Redis缓存秒抵挡30秒!

在Web应用程序中,缓存是一种很常见的优化技术,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Redis是一个流行的缓存技术,它支持各种数据结构,例如字符串、哈希表、列表等,具有高速、可靠、可扩展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系统、Web应用程序等场景中。

但是,在某些场景下,使用Redis缓存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缓存过期时间的设置不够灵活、缓存雪崩问题等等。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Redis的缓存方案,可以让缓存秒抵挡30秒,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我们需要定义一些常量,如下所示:

“`python

CACHE_PREFIX = ‘myapp:cache:’

CACHE_TIMEOUT = 30


其中,CACHE_PREFIX表示缓存的前缀,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进行定义,这里我们使用“myapp:cache:”作为前缀。CACHE_TIMEOUT表示缓存的过期时间,这里设置为30秒。

接下来,我们定义一个装饰器,用于缓存函数的执行结果,如下所示:

```python
import json
import time

import redis

redis_client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def cached(timeout=CACHE_TIMEOUT):
def 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cache_key = CACHE_PREFIX + func.__name__ + json.dumps(args) + json.dumps(kwargs)
cached_result = redis_client.get(cache_key)
if cached_result is not None:
return json.loads(cached_result.decode('utf-8'))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redis_client.set(cache_key, json.dumps(result), ex=timeout)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这个装饰器实现了以下功能:

1. 根据函数名和参数生成缓存键。

2. 判断缓存中是否存在对应的结果,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结果,否则继续执行函数。

3. 将函数的执行结果存储到Redis缓存中,并设置过期时间为30秒。

接下来,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测试函数,测试缓存效果,如下所示:

“`python

@cached()

def test_cached_function(count):

print(‘function called’)

return sum(range(count))


这个测试函数可以计算从零到count的和,并输出一条调试信息。

我们可以使用如下代码对这个函数进行测试:

```python
for i in range(5):
result = test_cached_function(100000)
print(result)
time.sleep(10)

这个代码会调用test_cached_function函数五次,每次输入参数为100000,中间隔了10秒钟。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第一次调用之后,缓存中保存了函数的结果,在接下来的几次调用中,直接从缓存中获取了结果,而未执行该函数。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利用Redis缓存,可以让函数的执行结果在30秒之内被缓存起来,避免了频繁地访问数据库或者其他资源,从而获得更快的响应时间。如果我们要修改缓存的过期时间或者缓存的存储结构,只需要修改前面提到的常量和装饰器即可。

综上所述,利用Redis缓存,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缓存秒抵挡30秒的效果,以及有效地解决了其他一些缓存问题,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靠性。


数据运维技术 » 让Redis缓存秒抵挡30秒(redis缓存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