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实现访问控制列表的前世今生(linux acl)

Linux实现访问控制列表的前世今生

如今,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一种用于控制文件和目录中对用户的访问权限的标准。的确,随着操作系统的发展,ACL的实现变得更加完善,但它的脚踏实地的确还是要追溯到Linux操作系统的前世今生。

Linux的前身Unix数十年前就已经引入了文件访问控制(FAC)机制,该机制旨在为不同文件和目录添加访问权限,以防止非法用户访问文件系统。当时,用户对文件系统进行读、写和执行操作时,操作系统会检查用户的访问权限,如果没有足够的权限,则不允许操作。在Unix操作系统中,用户可以直接使用chmod命令访问和修改文件的访问权限。

此外,在Linux操作系统最初的版本中,还提供了一个新的ACL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文件的访问进行更细粒度的控制,比如添加更多的访问权限,添加新的用户分组,并且可以为文件和目录授予特定用户权限。此外,Linux已经实现了两种类型的ACL: POSIX ACL和系统ACL,以及多种实现方式.另外,Linux也为ACL提供了持久化存储,使能够在重新共享文件系统时保留文件的访问权限信息。

为了以安全的方式使用ACL,Linux提供了许多命令,如setfacl和getfacl,它们可以用来设置和检索文件和目录的ACL权限。特别地,setfacl命令的用法如下所示:

setfacl [-bknd] [ACL_spec] file [...]
-b 如果存在ACL,则移除它
-k 清除所有默认ACL项
-n 不要复制owner/group
-d 操作默认ACL项

实践已经证明,活用ACL可以让Linux操作系统的文件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所有正确使用ACL的地方,都应该对Linux实现访问控制列表的前世今生表示由衷的感谢。


数据运维技术 » Linux实现访问控制列表的前世今生(linux acl)